明代宦官与清真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宦官与清真寺   摘要:文章集中讨论了明代宦官参修清真寺的原因、目的以及宦官与清真寺、回回民间社会的关系,提出参与清真寺修建活动的宦官并不一定都是回回人,宦官作为天子近侧之人,他们通过介入信仰活动,沟通地方社会与国家中枢之间的关系,其政治目的不容忽视。而回回宦官是清真寺尤其是京师清真寺修建过程中的重要支持者,回回宦官透过清真寺参与到回回人社会的日常生活之中。   关键词:明代;宦官;清真寺   中图分类号:K281/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86(2013)02—0025—07   学术界对明代宦官社会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们的佛教信仰及其创建、参修的各种寺庙,如何孝荣、程恭让和台湾学者陈玉女等人的研究,集中讨论了宦官崇信佛教的原因、兴建寺院的活动,以及宦官群体的加入对北京佛教发展的影响。赵世瑜《黑山会的故事:明清宦官政治与民间社会》一文则从社会史的角度探讨了明清京师宦官与京师民间社会的关系。上述研究涉及了宫廷、宦官与民间社会,将明代宦官的探讨引向社会史的研究方向。   在明代宦官参修的各种庙宇中,清真寺是较为特殊的一种。伊斯兰的信仰通常与固定的人群相结合,其社会影响力辐射特定的范围。本文将从清真寺碑刻人手,对宦官参修清真寺的原因、目的及宦官与清真寺的关系作初步的讨论。   明代宦官参与修建清真寺的活动始见于南京。据宣德五年(1430年)七月《敕郑和重建礼拜寺》记载,郑和因南京城内三山街礼拜寺被焚,“欲要重新盖造”,宣德皇帝以为“尔为朝廷远使,既已发心,岂废尔愿,恐尔所用人匠及材料等项不敷,临期误尔工程,可于南京内官监或工部支取应用,乃可完备,以候风信开船”。郑和重修的三山街礼拜寺即净觉寺,创建于洪武年间,其创建的历史与明初安置归附回回人有直接的关系。据弘治五年(1492年)《南京敕建净觉、礼拜二寺碑记》记载,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西域鲁密国人亦卜刺金、可马鲁丁等人因明朝“为征金山、开元地面,遂从金山境内随宋国公归附中华”。他们内附后,“钦蒙高帝喜其宾服,钦赏纻丝银钞等物,着落礼部给与脚力,前往永平府搬取家小赴京居住”,从此被安置在南京,并敕建两座清真寺,“将可马鲁丁等五户分在望月楼净觉寺居住,子孙习学真经,焚修香火,祝延圣寿,寄籍江宁县,优免差役”。永乐三年(1405年),“内钦取四户上京,着在四译馆教习子孙,至今优免差役”,其余的回回人,“见存九户,在此习学本教,祝延不缺,节奉礼部札副”。到了宣德年间,净觉寺被火烧,郑和又以“祈保下番钱粮人船”的名义重修该寺。   一   明代宦官修寺的记载更多地出现于京师、北直隶及北部沿边墙地区。北直隶真定府定州清真寺创建年代不详,据该寺所藏元明碑刻记载,清真寺曾于元至正年间重修。明弘治年间,武平伯陈勋途径定州拜谒礼拜寺,得知本地教众有修寺意愿,但经费不足。陈勋回京后到敕赐普寿寺向“教之缙绅士大夫”募款,筹得“数百金”交于定州“当事者”。尔后,定州教众请陈勋代请敕额,“陈公未及行而殁”,其弟陈熹袭爵后,想继其兄志,为定州寺请敕额,遂与礼部侍郎张昱相商:“定寺敕额,先兄有志于请求而未逮,吾欲有以成之,可乎?”张昱回答说:“敕命未易得。予职宗伯也,天下寺院皆其所司,予且额之。”张昱为定州寺题匾“清真礼拜寺”。并“移檄定州卫,命择郡之谨厚有学行者三人以领其事,并查勘得寺原系古刹,仍给札副住持,以荣之焉”。从该碑碑阴题名中可以看出,参与本次修寺的人士以军官居多,除武平伯陈勋和陈熹外,还有保定副总兵张勇,都督同知马澄,大兴卫百户马佐、马继祖,密云右参将杨恭,锦衣卫指挥马让,金吾卫指挥田艾、穆高,旗手卫指挥梁右、肖钗,锦衣卫千户马仁、杨全、马良俊等人。文职官员有鸿胪寺卿舍诚、鸿胪寺序班王景、马谏、中书舍人吴卿。内官则有来自御马监的太监马臣、李洪、倪英、马敬和尚衣监的太监何江、丁俊、桑尕等七人。   山西大同清真寺建于永乐年间,“至成化初,挥使王公信、杨公义,教人马俊、马永等,由钦差镇守太监覃公玑、总镇彰武伯杨公信、抚院王公越、暨阃帅毕公瑛、郡伯郝公渊,捐俸鸠工,大恢其制,革故为新,允可瞻礼矣。”嘉靖元年,都督詹升、武平伯陈勋、总镇麻循等人重修。万历年间,总镇马兰溪、麻西泉、马崇斋、马慎斋等人又多次修缮。碑文中的镇守太监覃玑在天顺年间为镇守辽东左少监,到成化时已出镇大同:   丁卯,镇守大同左少监覃玑奏:达贼大势入境,官军分为四路,都指挥李恺等为左哨,都指挥马   仪等为右哨,修武伯沈煜、都督佥事张璃由中路,臣偕都御史王越等随后策应,屡与贼战,杀败贼众,   生擒一十二人,斩首二十七颗,获鞍马一百二十匹,弓箭什物无笄。诏覃玑等三员俱升一级,沈煜等   三员宜从厚赏,余官军升赏有差。   到了成化三年(1467年)七月,覃玑因有功进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