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教案 复习用 人民版必修二.docVIP

4.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教案 复习用 人民版必修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教案 复习用 人民版必修二 【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课标内容精解】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近代物质生活的演变 (1)原因: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伴随西方侵略,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风俗也传入我国;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 (2)表现:在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 “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通商口岸的一些为外国人办事的买办穿起西装。随着民主革命的兴起,剪辫子表示反封建决心。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服饰出现“学生装”和中山装,百姓开始穿洋衣洋袜。 饮食:地域性明显。南方以稻米为主,北方以菽麦粟米为主。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大城市的有钱人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民国时期的饮食结构有了新的变化。西方的葡萄酒、巧克力糖、咖啡、汽水等也为普通百姓所接受。 “住”:鸦片战争以后,沿海大城市中开始出现西式花园洋房和“洋楼”。 2.近代生活习俗的演变 社会风俗: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倡导“断发易服”,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倡导妇女“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但禁止妇女缠足却用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这在大城市实施的较好,在农村仍然没有停止。原因是农村封建势力占统治地位的统治仍处于落后、封闭状态,使城市与农村的联系少,交流少,而与外国的联系几乎为零。 近代婚丧习俗:由原先看生辰八字、门当户对、同姓不婚、媒人介绍等铺张繁琐的婚姻制度演变为婚姻自由、简约文明的制度,社交礼仪和称呼也由等级森严的规定演变为平等的西方的规范。 二、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 1.现代物质生活的演变 (1)新中国成立后 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当家做了国家的主人人民生活逐步改善。 统购统销政策:原因:城镇人口增长过快;一些不法的投机商贩借机哄抬物价,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物资供求矛盾。措施:政府相继对粮食、食用油、棉花和棉布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作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人民基本的物质生活的需要。 (2)改革开放以来 巨变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把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始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并实行对外开放 表现: “吃”: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同时关注人民生活质量,1987年发动“菜篮子工程”。粗粮和绿色食品受到欢迎。 “穿”:五彩缤纷和琳琅满目。改革开放前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买衣服要凭布票。伴随思想解放,着装走向五彩缤纷。 “住”:不断改善。80年代开始推出安居工程和康居工程。 2.现代生活习俗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下令取缔了卖淫嫖娼、贩毒吸毒、聚众赌博、反动会道门等社会丑恶现象,社会风气为之一新。政府还提倡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精神。 【重难点问题阐释】 1、举例说明中国服饰变化的特点 特点是既受西方服饰的影响又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如中山装的造型:前襟四只口袋代表立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形,寓为以文治国;依据国民党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督,将前襟设计成五粒扣子;袖口的三粒知子代表国民党立国的三民主义;封闭的衣领显示了“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 2、“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的兴起 主要原因是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戊戌变法式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的色彩。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清王朝,打碎了几千年来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统治,与之共存的等级服制也随之废弃。1912年民国政府颁法令,要求废除男子蓄发、女子缠足等陋习,一时剪辫、放足成为当时社会的风气。1929年民国政府又颁《服饰条例》,规定男子礼服为袍、褂和中山装,中山装夏天为白色,其他季节为黑色;妇子礼服为袄裙和旗袍两种。这种以政府法令形成推行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服饰条例对传统等级制度和礼俗的涤荡是猛烈而彻底的。 3、影响中国传统饮食变化的原因 (1)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 (2)受自然物 条件的制约。 (3)生活习惯的制约。 例题:关于近代中国的剪辫子潮流,下列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 A、????????????? 剪辫子的潮流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生产关系推动的结果 B、????????????? 剪辫子问题生动地反映了在革命风潮的推动下社会风尚的剧烈震动 C、????????????? 剪辫子潮流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 剪辫子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又会推动社会关系的变化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1、反复认真阅读材料,深入思考 2、结合所学知识(如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C 【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