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撰述当代《台湾道教史》的诠释建构试探——兼论台湾本土世业道坛与道法传承谱系的相关研究突破问题.pdfVIP

关于撰述当代《台湾道教史》的诠释建构试探——兼论台湾本土世业道坛与道法传承谱系的相关研究突破问题.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撰述当代 《台湾道教史》的诠释建构试探 { — — 兼论台湾本土世业道坛与道法传承谱系的相关研究突破问题 I 谢聪辉 o I 内容提要 :本文以台湾本土世业道坛与道法的传承谱系为 中心,来讨论当代 《台湾道教史》诠释 建构的体系架构概念,以及检视前人研究的主要贡献与可补充之处,藉 以凸显从道坛 道法的根源性及其发展性的相关:号察,所累积的一些新的研究个案与突破的意 义,并 尝试提供对 当代 《台湾道教史》体 系性诠释建构的具体参考例证。 关 键 词 :台湾 道教史 正一道 道坛道士 作者简介 :谢聪辉,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 一 、 关键问题的提出:当代 《台湾道教史》该如何建构? 大陆的传统道教,自明末清初开始陆续地随着移 民传人台湾,除了形成在地化的特色外,仍然坚 韧地传承闽、粤正一派的道坛道法传统。二战后,随着 国民党撤退来台,第六十三代张天师、丹道修 炼者与福州禅和派等相关道教团体接着移人,为台湾的道教生态与发展增添了更丰富的新页。但至今 仍未有一部具贯串全程性并具有体例周延的严谨性当代 《台湾道教史 》问世。因而,究竟一部理想的 当代 《台湾道教史》该如何诠释建构?其核心的体系架构概念与具体涵盖的面向为何?该如何去选择 史料文献与学者研究成果? 目前哪些具有突破性的例证可供参考?基于当代研究上和相关教学的必要 性 ,都促使本文 的论述无法不去面对 。 二、对于既有研究成果的重点检视与相关问题意识的形成 正一派道士在 台湾主要分为主行吉庆醮事的 “道法二 门”,与乌红斋醮兼行 的 “灵宝道坛”二者 , 历来被公认是道教道坛 、科仪历史上的 “活传统” , 所以吸引许多中外学者纷纷投入探究。 (一 )道坛传承谱系研究 在道坛传承谱系研究方面的重要代表者,北部有:苏海涵 (MichaelR.Saso,1978)将其所获得 的庄、林、陈与吴 四家道坛资料,出版为 《庄林续道藏 》二十五册,并整理庄陈登云 (1911~1976) 等人相关传承谱系。刘枝万 (1983)以道法传承为主提出 “刘厝派”与 “林厝派 ”。劳格文 (John Lagerway,1996、1998)整理 台湾北部正一派道士谱系与溯源探究。李游坤 (2010)则凸显 自家为 “李厝派”(亦属传承 “林厝派”)。中部有:林圣智 (1993)处理鹿港地区部分道坛 的传承。李丰徘 (1994、2000、2001)探究 “客仔师”(红头司)与客家移民社会 的关系,和海线、山线道士的渊源谱系。 南部台南地区:丁煌 (1990)着重曾、陈两世业道坛的源流传承发展探讨 。高雄地区:张誉熏 (2002) 讨论了大寮乡西公厝 自己家族道士团的传承谱系与斋法。 (二 )道坛道法源流考证 在道坛道法源流考证方面,苏海涵 (MichaelR.Saso,1978)以新竹地区道坛资料,考证神霄派的历 史及其道法传承关系。大渊忍尔 (1983)与施舟人 (KristoferSchipper,1981、1994)对台湾陈骑、陈荣 盛父子道法有深人的研究;施舟人并译注受篆凭证的 仙“简”和相关文书,上溯 “策”的历史传承与内 涵意义 。田仲一成 (1989)探讨福建漳州乾隆海澄县本 《送彩科仪》与现存台湾相关抄本的关系。安保 o15 t!t~t宕教文化 ·2013F第4蚓… -rH E W OR LD RELIG IO U S CUIFU RES 罗 (PaulAnderson,1990)则细致分析步罡,从经典到田野所见丰富的象征。康豹 (PaulR.Katz,1997、 2002)考证和瘟科仪道法的来源。李丰桥 (2008、2009、2011)在王醮与瘟疫 的关系研究上 ,比较其他 地区代巡型泰 的仪式性跨境 。吕锤宽 (1994)则致力于道教科仪音乐与北管、南音的关系研究。丸山 宏 (2004、2011、2012)细心于台南道法的考证与奏碱文耆的来源讨论 ,并亲 自前往大英图书馆抄写福 建漳州海澄县道教科仪手抄本,深究其特征及其研究上的价值。李玉昆 (1999)初步论述 了闽台的王爷

文档评论(0)

fengyu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