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兰亭集序》教案
教学目标:
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幽远的情思和清新的文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情感思路,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情感;
2了解序跋文体的特点和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联系时代特点,正确地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设计
书法是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的文化长河中有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颜真卿、欧阳修、赵孟頫等等,其中有一个人的名字无论何时提起,都如雷贯耳,他就是享有“书圣”之称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在PPT上展示王羲之书法作品)
二、作者简介
读课下注释1,了解王羲之人物生平。教师略作补充: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称“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出示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对他的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三、放录音、正音 ;学生朗读课文,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1学生听录音一遍。
2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3学生朗读课文。
投影:
多音字:会稽(kuài jī) 感慨系之(xì) 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
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 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
四、品读课文,结合注释,熟悉文意。
1、思考: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
明确: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2、 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默读全文,品味作者在表达自己的心境时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明确:地胜-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时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兴雅:仰观俯查、游目骋怀
补充:写法上注重写景抒情,叙议结合
3、朗读第一、二自然段,通过文中的写景句概括出作者的心境。
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事件:修禊事也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景物: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仰观宇宙之大,俯查品类之盛;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感受: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心境:信可乐也
迅速浏览三四段内容,思考作者的心境有没有发生变迁?变化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句概括一下。
明确:由“信可乐也”,转为“岂不痛哉”,原因在于“死生亦大矣”。
五、板书设计
地胜: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信可乐也
时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兴雅:仰观俯查、游目骋怀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2、思考课后练习题一
3、学案上第一课时的内容
第二课时
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知道了作者在优美的景色中完成了一次“极视听之娱”的游览和聚会活动,但是在这场欢乐的盛宴中作者的心境却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同学们还记得吗?
明确:心境由“信可乐也”转为“岂不痛哉”。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作者的心境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作者心境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死生亦大矣”。
二、研读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1思考:本段作者的写作重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发表对这个话题的看法的?
明确:本段作者的写作重点是论述“人之相与”的话题,也就是每个人在社会中都要面对的人际交往的话题。作者结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感慨。
补充提示: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急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利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的任务就是保全性命。因此,他们有些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隐归山林(放浪形骸之外),正如王羲之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