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兆忠以“骡子文化”这一概念,为中国现代文化命名。“传统的中国好比是驴,近代的西方好比是马,驴马杂交之后,产下现代中国这头骡;现代中国文化从此变成一种非驴非马,亦驴亦马的‘骡子文化’。” 李兆忠,《喧闹的骡子——留学与中国现代文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 16世纪初由于通往亚洲新航线的发现,一些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进行传教活动,有利于东西文化的交流和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更新。 清政府实行教禁和闭关政策后,“西学东渐”活动被迫中止,中国教育依然沿着传统方向发展。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马恩选集》第2卷) 主要内容 一、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 二、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三、维新运动到新政时期的教育 传教士眼中的中国人形象——裹着丝绸的木乃伊 社会形象:19世纪的中国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风俗习惯等,都是停滞不前,“仿佛一个经过防腐处理的木乃伊,身上裹着丝绸,上面绘有象形文字,其内在循环类似于一只处在冬眠状态的榛睡鼠”。 体貌特征:中国人看上去“颧骨突出,扁平的鼻子就象是老祖宗在某次打斗中受伤之后传下来似的。”中国的男人穿长袍,扎辫子;女人穿裤子,裹小脚。 弱势群体:妇女和女婴。她们默默地随着社会和家庭给她们的非人道的对待。她们“受苦,受难,受歧视,各种苦难和贬抑无情的伴随她从摇篮一直走向坟墓。” 中国人眼中的外国人形象 明:“洋鬼子”(轻蔑、恐惧、憎恶) 体貌特征:深目、高鼻、猫睛鹰嘴,拳发赤须——传说中青面獠牙的鬼怪 性格:凶狠无状 犷悍不道 好利 掠夺子女 前清:“广东为海外诸蕃所聚。有白蕃、黑蕃,粤人呼为‘白鬼子’、‘黑鬼子’。自者面微红而眉发皆白,虽少年亦皓如霜雪。黑者眉发既黑,面亦黔,但比眉发稍浅,如淡墨色耳。白为主,黑为奴,生而贵贱自判。黑奴性最悫,且有力,能入水取物,其主使之下海,虽蛟蛇弗避也。古所谓‘摩莉’及‘黑昆仑’盖即此种。” 外国洋人叹十声(北京小曲) 洋鬼子进中国叹了头一声,看了看中国人目秀眉清,体代人情衣冠齐整,外国人中国人大不相同。 洋鬼子照镜子叹了二声,睄了睄自己样好不伤情,黄发捲毛眼珠儿绿,手拿之哭丧棒,好似个猴儿精。 洋鬼子进皇城叹了三声,到了那大清门不叫我们行,履顺着皇城往西拐,他进长安门,该班的把他横。 洋鬼子怨本国叹了四声,巴哈里他不该要上北京城,通州西八里桥打了一仗,伤损了我国人,数也数不清。 洋鬼子害中国叹了五声,广土烟西土烟如今大时兴,外国人只把中国哄,谁想到是慢毒,害的真不轻。 洋鬼子要传教叹了六声,实指望中国人随他一样行,那晓得中国人什么事全懂,孔圣人家门口,别卖三字经。 洋鬼子上堂子叹了七声,外国人供天主七天一念经,施医院他又治病症,治罗锅治瘸子,不要一文铜。 洋鬼子错主意叹了八声,外国人尽讲究洋法大时兴,造轮船作火车玩艺作的妙,我国的机器局,也献与了你们大清。 洋鬼子要通商叹了九声,洋货行洋药行还有洋取灯,这些年坑害中原金银真不少,如今晚洋茶盅,有点不时兴。 洋鬼子后了悔叹罢了十声,到今日想回国万也万不能,幸喜得天朝皇恩重,只许我们盖洋楼,不许我们进皇城。 1842金和将《说鬼》 “三大臣盟江上回,待从亲见西鬼来。白者寒瘦如蛤灰,黑者丑恶如栗煤,发卷批耳髭绕腮,洋睛睒睒秋深苔” 教会学校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了在华办学进行教育渗透的特权。教会教育主要是为了传教,培养一批中国人为传教助手,从而扩展其教会势力。为他们的文化、政治、经济侵略作准备。 述评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答:张之洞是我国清末著名的洋务派教育家,他的基本教育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个思想集中反映在《劝学篇》中。 所谓“中学”也叫旧学,指的是封建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中国的经史之学,孔孟之道。在为体的中学中,他基本的主张,在于“明纲”。为了明纲,他特别强调读经的重要意义。读经的目的在于以三纲五常封建伦理道德加强学生的思想训练。所谓“西学”,张之洞归纳为“西政”和“西艺”两方面,并认为“西政之刑狱,立法最善。”关于“中学”和“西学”的关系,他强调“中学”是根本,“西学”是末节,“中学”为主,“西学”是从。只有在通“中学”的基础上,才能学“西学”。讲“西学”,必先通“中学”;而要存“中学”,又不得不讲“西学”。 “中体西用”的思想,在当时有促进改革的一面,也有阻碍教育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前进的一面。 第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涉及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中体西用”思想,一直支配着晚清教育。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创立和发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