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课件:汉语学习与应用《词语的选择运用》.pptVIP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课件:汉语学习与应用《词语的选择运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文档DOC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值得下载!

再如分析“鞋子、靴子、袜子”的义素,可先提取共同义素“穿在脚上的东西”,然后比较“鞋子”和“靴子”,提取出区别义素“无筒”和“有筒”,再比较“鞋子、靴子”与“袜子”,提取出区别义素“走路时着地”和“走路时不着地”。利用这些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就不仅可以使这些词的意义互相区别开来,而且也可以使它们同其他词语相区别。第三步还需要以一定的方式整理说明,使分析结果能准确反映词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一方面是义素分析的结果不能过宽或过窄。比如“男人”的义素若分析为[+男性/+人]则失之过宽,本来不属于此类的“男孩”也被包括进去。 “雨衣”的义素若分析为[+穿在身上/+防雨/+用塑料制成/+衣物]则失之过窄,本属于此类的用帆布、橡胶等制成的雨衣就被排除在外了。另一方面是义素分析的结果还应力求简明。比如“女人”的义素分析为[-男性/+成年/+人]就足够了。如果再加上[+体内能产生卵细胞/+会说话/+有思维能力]三个义素,就是多余的,因为这三个义素中,前一个已可以从[-男性]中推知,后两个已可以从[+人]中推知。 义素分析在词义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可以清楚说明词义的异同,有利于学习、掌握和研究词义,特别是同义词的词义。比如“边疆”和“边境”的词义相近但又有所不同,义素分析就可以清楚地把二者的异同揭示出来:“边疆:[+国土/+靠近国界/+范围大]”,“边境:[+国土/+靠近国界/-范围大]”。其次是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限制条件。比如汉语可以说“男孩在笑”、“邻居们在聊天”,但一般不能说“石头在笑”、“小山羊在聊天”,其原因就在于“笑、聊天”等动词都要求表示动作发出者的词语必须具备[+人]这个义素,而“石头、小山羊”就不具备这样的义素。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唐·无名氏《杂诗》 【漫漫古典情】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一树梨花一溪月”,那是旧山的景色、故乡的花。故乡的梨花,虽然没有娇娆富贵之态,却淳朴亲切,在饱经世态炎凉者的心目中会得到不同寻常的珍视。虽然只是“一树”,却幽雅高洁,具备一种静美。尤其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在潺湲小溪的伴奏之中,那一树梨花简直像缥缈的仙子一样可爱。三句不仅意象美,同时具有形式美。“一树梨花”与“一溪月”的句中排比,形成往复回环的节律,对表达一种回肠荡气的依恋怀缅之情有积极作用。从修辞角度看,写月用“一溪”,比用“一轮”更为出奇,它不但同时写到溪水,有一箭双雕的效果,而且把不可揽接的月色,写得如捧手可掬,非常生动形象。 “东西”两字本是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为东,日落的方向为西,“东西”就是东方和西方,也可以泛指方向。“东西”除指东方、西方外,还有其他的谐说,如指不同的方向,用作物品的代称,还可以引申来指人或动物。表述在对联中成为趣话。 “东西”趣对 一、指方向。相传有一个商人,父母去世后进行合葬时,误将父亲葬在西边,母亲葬在东边,违背了当时的规矩。商人遍访亲朋好友求救,看看能用什么法子补救一下。大家一时都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最后求到一位老先生门下。老先生想了想,对商人说:你在坟墓前竖一对石柱,我替你撰写一副楹联。商人立即照办。石柱竖好了,只见老先生挥笔写了:生前既不离左右,死后何须辨东西。 二、指物品。“东西”被用作物品的代称,是何时开始的呢?传说是从宋代开始的。这里有个典故。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有一天外出,遇到老朋友盛温和,盛温和提一只竹篮子,告诉朱熹说,要去买“东西”。朱熹问:“难道不能买南北吗?”盛温和答道:“东方属木,西方属金,金木类,我这篮子就装得;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火类,我这篮子就装不得,因此,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买“东西”从此流传下来。“东西”两字就泛指各类物品了,后来人们不但去买“东西”,而且还要吃“东西”呢! 三、指财物。明朝嘉庆年间,有一个太监奉命到杭州办事,受到管理该城北关的南工曹与管理南关的北工曹的盛情款待,觥筹交错,酒过几巡,太监已有几分醉意。此公雅兴不小,趁着酒酣耳热,想戏谑一下这两个地方官。于是摇头晃脑,咬文嚼字,念出一则上联:南管北关,北管南关,一过手,再过手,受尽四方八面商商贾贾辛苦东西。(联中“东西”指财物)两个地方官一听,太监借对联在揭他们的底,以怨报德,甚为恼火。北工曹知道太监的底细,脑子一转,很快对出下联:前掌后门,后掌前门,千磕头,万磕头,叫了几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 四、指人。曹锟,直隶天津(今天津市)人。北洋军阀首领。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打败奉系后,曹锟以5 000银元一票的价格收买国会议员590人,被选为“大总统”,世称贿选总统。有人送他一副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此联将“民国”、“总统”两词分别嵌入联中四个分句之首,组成四个文言句式,自然贴切。将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pxua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