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官师合一到政学分途:
辛亥革命前后读书人的职业选择
鲁卫东
(湖州师范学院历史系,浙江 湖州 3l3000)
摘要:科举废除后 ,读书人 “读书一科举一做官”的上升性渠道断裂。辛亥革命后,尽管做官不再是读
书人实现 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但他们在职业选择上仍呈现 出了历史的惯性,即徘徊于做官与从教之 间 这
一 时期读书人从 “学而优则仕”到 “学而优则教”的转变过程,反映出军阀统治下读书人 “道高于势”的策
略与理想,体现其在过渡时代积极寻求新的身份认 同和角色定位的努力。
关键词:辛亥革命;读书人 ;职业选择 ;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257—0246 (2013)02—0086—08
“学而优则仕”本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从政与论政亦是传统士人天然的礼会责任,
在帝制时代,读书、治学与做官并无冲突。然民国建立以后,读书人的这种价值取向由_『社会发牛的
巨大变迁 ,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学者最好不论政也不做官反而成为一种人人亦趋的潮流,政 、学分
途渐成趋势。① 然 由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迟缓,导致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不旺,而新式教育的蓬勃发
展,不仅生产了大量的读书人,同时也成为消化读书人的最好场所, “退而从教”逐渐成为辛亥革命
后读书人的无奈选择。
一 、 旧王朝 :科举废除与新式教育的兴起
作为一项连接国家与社会的有效机制,科举使得国家与社会精英之间能够保持一种制度性的联系,
成为官僚的有效来源途径。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于中国社会 以及身处其中的人而言都是一种巨大变
化,严复甚至指称其意义可比古代之 “废封建”、 “开阡陌”。② 尽管严复坦言,其后续影响不可预知,
但 以新式学堂和留学为特征的新式教育的初步兴起却是科举废除后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影响。
科举废除后,文凭逐渐取代科名成为文化资本的主要特征,成为读书人争夺的对象。由于权力场
域的转移,人们对新文化资源的争夺也从书院、私塾转移到新式学堂中。故人人以能人学堂为登龙门
之捷径,塾师因此惊呼: “前者每立一学堂,各塾学生辄纷纷辞去,所余学生亦因之摇动,有人人思
入学堂之势。”③ 而宗族 以举办家塾来培养子弟的责任亦开始转为兴办学堂。清季,江西官报记载:
“人情莫不 以科名为宗族光宠,今者科举 已废 ,学堂为登进之阶。此 El不早入学堂,则他 日必无出
基金项 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 目 (10YJC770060);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 目 (10CGIS05YBQ)
作者简介 :鲁卫东,湖州师范学院历史系教师,博士,研究方 向:民国史、
① 参见罗志田: 《近代读 卡;人的思想世界与治学取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 3页
② 严复: 《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载王拭编 《严复集》第 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 166页。
⑧ 《联合家塾小府》, 《大公报》】905年 5月24日,第4版
从 官师合一到政 学分途 :辛亥革命前后读 书人 的职业选择
之路。兹以祠产余款举办学堂,将来卒业递进升得官职,其荣显与科举无异。”①学堂出身与科举出
身并无二致, “今 日之学生,即异 日之官吏”② 大约为时人共识,亦是学堂勃兴的肇因。研究显示,
1904年全国仅有学堂4476所,学生也不过99475人。废除科举后,新式教育飞速发展,到 1909年,
学堂总数为59117所,学生总数则高达 1639641人,已经是 1904年的 l0倍之多,短短4年,超过
过去40年多年的发展。⑧ 就其所学专业而言,以习法政者为多。有统计显示,1907—1909年,全国
公立法政学堂数分别为27、37和47所,在校学生人数则为5766、9756和 12282人,分别占专门学
堂学生总数的44%、56%和63%。④ 而为迎合中国人的猎官心理,各类私立法政学堂也在此时快速
兴起。郭沫若 曾描述其家乡情况: “周围只有22里路的一座成都城,在 以前我们初到的时候,已经
包含有了好几座私立法政学校,在以后的头一、二年间,有一时竞陡增四五十座之多。三月速成,六
月速成,一年速成,当时学界制造法政人材真是比花匠造底花还要脚快手快。因而父子同学 、祖孙同
学的佳话便处处都有传闻。”⑤
在科举入仕仍为正途的时代,留学生还只是一个 “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32937-2016》知识培训.pptx VIP
- 3.1 波的形成 课件-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VIP
- 《应用密码学》配套教学课件.ppt VIP
- 演讲台风训练.ppt VIP
- 演讲比赛培训方案.pptx VIP
- 演讲台风适用于演讲训练培训.ppt VIP
- 运输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docx VIP
- JC-T 2027-2010 高纯石英中杂质含量的测定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pdf VIP
-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笔记》.docx VIP
- 宁夏平罗县几种典型土壤修正系数的确定.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