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高二语文选修一课本学案10.docVIP

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高二语文选修一课本学案10.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高二语文选修一课本学案10.doc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牧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学习重点难点:目标3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作品。(参考资料书) 1、有关作者。 2、名篇名句回顾。 《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遣怀》《清明》《阿房宫赋》 二、学习《早雁》 1、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 。 2、综观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流离失所的雁儿们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考点: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3、这首诗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考点:鉴赏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表面写雁,实际上写人,把逃避回纥南侵的边民写作 。写出了边地人民 ,寄寓了作者对人民深切的同情,也隐含了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 4、补充“雁”意象的寓意 (1)借雁抒离思之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渔家傲》范仲淹(北宋) (2)借雁叹孤寂之苦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咏怀》(三国魏诗人 ) (3)借雁表凌云壮志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嵇康《赠秀才入军》(三国魏文学家 ) (4)借雁表忠贞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 ——元好问 (金代) 三、作业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 闻 雁 韦应物 寒 塘 赵 嘏(gǔ)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 _。这两首都是抒发 。 (2)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第二课时 学习《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题乌江亭》 附 :咏史诗鉴赏步骤: 1、?写了什么内容?——人?地?事? 2、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3、诗人写作的目的?(述己志——知人;忧天下——明世) 4、写作技巧? 学习《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一、诗中写了什么内容? 1句: 2句: 3、4句: 二、诗人的观点?(考点) 三、这首诗用了哪种写作技巧?(考点) 五、小结: 这是首咏史七绝。借咏 之事,讽刺 ,形象地揭示了建筑在剥削和奴役人民的基础上的统治阶级奢侈享乐生活的残酷本质。 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从小处着手,善用细节表达主题。 六、测一测 对杜牧《过华清宫》(其一)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唐玄宗命人远途给杨贵妃送荔枝的描写,深刻揭露了他们骄奢淫逸的生活。 B.起句写从长安“回望”骊山,“回望”点明了题中的“过”字。 C.前三句对荔枝一字未提,只在“红尘”二字中有一点暗示,结句才委婉地揭出谜底。 D.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情景交融,含义深刻,风格清新而明快。 七、按以上咏史诗鉴赏步骤自学《题乌江亭》 (一)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二)这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表达了什么观点? (三)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考点:表达技巧)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两首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之作,其议论各具特色,你认为哪一首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cz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