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传热传质学
学术会议论文 编号:073224
生物表活剂二元体系驱替水驱滞留油过程
的流态演变研究
贾振岐杨大刚李友俊
+(大庆石油学院提高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
’reI:0459—6504685Emai 63.com
l:qinshenggao(国l
摘要:本文通过室内实验给出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替水驱滞留油中流体流动形态演变过程:滞留油
的局部突起、增长、拉伸成油丝;油丝断裂、迅速回缩成小油滴;小油滴聚并为大油滴、油墙,运移
到井底;引用热力学理论,分析了系统发生这种状态变化的内因在于相界面域内存在多种势差,导致
自发(不可逆)过程,激活、迁移滞留油。其过程是熵增过程。
关麓词:生物表活剂;流动形态;系统演化;不可逆过程;非平衡态热力学
1引言
油藏内流体流动的空间是些弯弯曲曲、大小不等、彼此曲折相连通的复杂小孔道。
孔道由孔隙和喉道串通,孔隙单元可看作形态各异、断面多变、且表面粗糙的毛细管,
喉道断面的周界形状也多种多样。整个油藏系统的孔隙通道则可看成一个多维的相互连
通的毛细管网络。在一定的压差下,油藏内的多相流体(油、气、水)的流动呈现多种
相界面迁移。由于气相、液相在固体表面的润湿性,气体、液体会沿固体表面延展,造
成液一气、液一液界面是些弯曲的表面。储油岩的非均质性和界面条件的复杂性控制着
油水的分布和移动。就注水开发的油藏来说,,由于油层岩石表面的润湿性和毛管阻力效
应等的影响,致使水驱采收率一般为45%左右,水驱后还有大量的剩余油滞留于油层内。
在开发低渗透油、气藏和三次采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过程中,向油层注入化学剂类
物质,流体与流体、流体与阎体在界面域内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结果使得介质(主要是
岩石骨架内表面)的稳定结构和流体均衡性受到破坏,造成油藏动态系统比水驱油的动
态系统复杂得多”’2;。生物表活剂复配体系驱替水驱滞留油的可视化研究表明,激活、
移动滞留油的过程是个滞留油由静止转变为运动,其形态连续演化的非平衡态不可逆过
程。驱替过程涉及多种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界面现象,其内容包括流体的传质、传热、
传递动量,相的特征及毛细管力、浮力和粘滞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时随着驱替的进行,
该过程还伴随着多孔介质结构方面的显著变化。面对演变、多样化和不稳定的流体流动
形态转变过程,需要引进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给出分析研究。
2生物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驱替水驱滞留油过程描述
2.1实验条件
实验采用玻璃模型尺寸哇()×40mm,油湿。实验用油为大庆油田采油一厂联合站脱
盐水。实验在常温、常压F进行。’先水驱至出口含水率达似J%,然后再进行生物表面活
969
性剂二元驱替。实验用生物表活剂为自己研发的发酵菌液。实验用聚合物为部分水解聚
丙烯酰胺1275A,分子量是1700万。
2.2滞留油分布状况
注水开发油田的室内和矿场研究告诉人们,在水波及到的油层,受油藏非均质性、
油层岩石表面润湿性和毛管液阻效应等的作用,水驱后还存在大量的残余油。研究表明,
这类残余油以簇状、柱状、角状、膜状、盲状的形态滞留在孔隙介质的不同部位。生物
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能与原油产生超低界面张力,且因协同效应而引发出
良好的驱油效果。室内驱油实验表明,它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原油采收率。
2.3流动形态演变过程描述
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润湿、乳化、去污、分散及渗透等功能。表面活性荆产生的
特殊作用主要来源予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降低体系的表面张力;另一方面是胶束的形成。
表面活性剂分子由亲油基和憎油基两部分组成,亲油基在溶剂中有足够大的溶解能力。
亲油基团之间因疏水存在显著的吸引作用,易于相互靠拢缔合。玻璃刻蚀薄片可视化驱
油实验和油水界面流体变形运移可视化实验结果,如图l和图2(给出两种不同位置滞
留油的激活、迁移过程的片段)所示,实验表明,生物表面活性荆和聚合物二元驱替水
驱滞留油较完整的过程为:滞留油的局部突起、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七律二首 送瘟神》-中职语文高二同步课件精选(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pptx VIP
- 高考蓝皮书·物理试题分析2025.docx VIP
- 综合实践活动 开学第一课 2024-2025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开学第一课课件.pptx VIP
- 高标准农田监理大纲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小儿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pptx VIP
-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完整整套教学课件.pdf VIP
- 技术标投标文件监理大纲.doc VIP
- 2025 年成都市三年级数学秋季开学摸底考 - 冲刺卷及答案(北师大版).docx VIP
- 最新2025年《初中初三开学第一课》全文.pptx VIP
- 姓氏的由来演讲课件(张姓).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