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管癌耳穴特异性反应的临床观察研究
朱伟坚 刘晓铭 仲远明 王茵萍#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9 )
[摘 要] 目的:初步观察食管癌患者耳廓的特异性变化。方法:按标准选取52 例食
管癌患者和50 例健康人,通过望诊及触诊观察两组左右耳口、食道、贲门等27 个耳穴
的色泽、形态的变化,并使用数码相机采集耳廓皮肤颜色,对所有数据采用相应的统计
学方法分析。结果:观察组耳穴有多个区域出现多方面的明显变化:耳食道区出现不规
则的结节或出现棕褐色或暗红色变化,肿瘤特异区Ⅱ出现点片状暗灰色或棕褐色斑等阳
性反应。 结论:食管癌患者在相关耳穴会出现色泽、形态等变化,耳穴具有反应食管
癌的特异性。
[关键词] 食管癌;耳穴;色差分析;电测定;临床研究
我国自上世纪七 年代开始观察肿瘤病人耳穴出现的特异性变化,并运用耳穴来辅
助诊断肿瘤,取得了一些成果。食管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很
[1] [2]
高,以往对食管癌的耳穴观察研究在于望诊、触诊、压痛反应 和电测定 等,观察耳
穴不够全面。本研究通过全面观察27 个耳穴的色泽、形态变化,全面分析食管癌病人
耳穴的特异性。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患者均为2011 年3 月—2011 年5 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
外科的食管癌病人,共52 例,其中男43 例,女9 例:年龄最小者47 岁,最大者78 岁,
平均 (63.96±7.67)岁,52 例患者均有进食时吞咽哽噎或吞咽困难、咽下疼痛、嗳气、
上腹部或胸骨后隐痛不适等症状。所有患者均经纤维食管镜与病理活检确诊。临床分期
采用国际抗癌联盟 (UICC )2002 年发布的食管癌国际TNM 分期标准,观察组患者临
床TNM 分期为Ⅰ期- Ⅱ期。其中未手术者41 例,手术后11例,术后时间从3 天-11 天,
平均时间5.3 天。
*基金项目:耳穴特异性的临床研究,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省中医药局编号:LJ200919
第一作者:朱伟坚 (1982-),男,住院医师,主要从事专业:耳穴特异性的临床研究,2009 级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
(在读)。
通信作者:王茵萍 (1962-),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耳穴特异性的临床研究。
239
对照组50 例,来自于南京医科大学老年大学学员,其中男39 例,女11例:年龄
最小者45 岁,最大者79 岁,平均 (63.16±10.64)岁,均为近期体检排除食管肿瘤疾
病并且无上诉症状的健康者。两组性别、年龄分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
诊断通过病史、临床症状、体征、X 线钡餐造影、CT、MRI、消化内镜检查及活检病
理检查等确诊。
纳入标准:(1). 符合食管癌的诊断标准 (2). 一般情况良好,无严重恶病质表现
(3). 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不符合食管癌的诊断标准 (2).病情危重者 (3).耳廓局部有严重破
溃、瘢痕等影响观察者 (4).年龄在40 岁以下及80 岁以上者。
2 观察方法
2.1 望诊
先在自然光下(如光线较暗配用外部光源)仔细观察疾病组与对照组左右耳耳廓耳
甲腔、耳甲艇及耳轮色泽、形态的变化,并记录下有阳性反应的耳穴,统计左右耳出项
阳性反应的耳穴的病例数量,去除阳性反应出现次数较少的耳穴, 按0- 1 两级评分方
法评价 (0 级为无变化;1 级为有变化)。耳穴取穴根据“耳穴名称与部位《国家标准》”
(GB/T13734—2008) [3] ;肿瘤特异区参考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室主编的“耳穴挂图”
[4] [5]
和翟传琪提出的肿瘤特异区 。
2.2 触诊
观察者以拇指、食指、中指触摸上述耳廓区域,寻找是否有异常形态变化区域,记
录下有阳性反应的耳穴情况,统计分析参照望诊时的情况。
3 数据统计分析
应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
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4 观察结果
(1)两组耳穴色泽、形态变化,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