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壳聚糖、三十烷醇(TA)两种纳米制剂对小麦种苗生长的影响.docVIP

壳聚糖、三十烷醇(TA)两种纳米制剂对小麦种苗生长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壳聚糖、三十烷醇(TA)两种纳米制剂对小麦种苗生长的影响.doc

壳聚糖、三十烷醇(TA)两种纳米制剂对小麦种苗生长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两种纳米制剂对小麦种苗生长的影响,比较哪一种纳米级制剂对小麦的萌发更有作用。 二、实验原理:壳聚糖(chitosan,简称CS)是甲壳素部分脱去乙酰基后生成的衍生物,化学名称是:B一(1,4)一2一氨基一2一脱氧一D一葡萄糖。壳聚糖不溶于水和碱溶液,可溶于稀盐酸、硝酸等无机酸和大多数有机酸[1]。因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性,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2],近几年在农业生产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三十烷醇是一种天然的长碳链,化学名称正三十烷醇,结构式CH3(CH2)28CH2OH,又称蜂花醇,是从蜜蜂蜡中纯化提取的天然生物产品。对人畜无害及副作用,对环境无污染。三十烷醇适具有促进生根、发芽、开花、茎叶生长和早熟作用,具有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等多种生理功能。在作物生长前期使用,可提高发芽率、改善秧苗素质,增加有效分蘖。在生长中、后期使用,可增加花蕾数、座果率及千粒重。 (1) 发芽率:从放人种子即日起至第7天终止,统计正常发芽种子粒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率。即发芽率GR=(No/N)×100%。式中,Ⅳ0为发芽终期全部发芽的种子数;Ⅳ为供试种子数[4]。 (2) 发芽势:从放人种子即日起至第3天,统计正常发芽种子粒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率。即发芽势GE=(n3/N)×100%。式中,n,为种子发芽第3天的正常种子发芽数;Ⅳ为供试种子数[4]。 (3) 发芽指数GI=Gt/Dt。式中,Gt为日发芽数;Dt为发芽天数。 (4) 活力指数VI=GI×S。式中,GI为发芽指数;S为幼苗鲜重。 (5) 芽长:随机取10个正常生长的幼苗,用直尺分别测幼苗长度(cm),取平均值作为苗长[5]。 (6)根长:随机取20个正常生长的幼苗,用直尺分别测幼苗的根长(cm),取平均值作为根长[5]。 (7)干重和鲜重的测定(称量法)[6] 六、实验结果 表一 纳米壳聚糖、三十烷醇(TA)浓度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株高及根长的影响 纳米制剂 处理浓度(mg/mL) 发芽势(%) 发芽率(%) 株高(cm) 根长(cm) 壳聚糖 50 70.0 82.8 5.3 6.5 100 76.1 90.2 6.2 7.9 150 57.2 64.4 3.4 4.4 200 50,7 57.3 2.7 2.3 三十烷醇 0.5 71.1 1.0 76.8 1,5 75.3 2.0 58.0 蒸馏水 表2 不同浓度纳米壳聚糖、三十烷醇(TA)对小麦幼苗鲜重与干重的影响 纳米制剂 处理浓度(mg/mL) 鲜重(mg) 干重(mg) 壳聚糖 50 46 15 100 54 26 150 28 8 200 26 7 三十烷醇 0.5 1.0 1.5 2.0 蒸馏水 七 结果讨论 结果表明经纳米壳聚糖制剂处理的小麦种子,其发芽势、发芽率、株高、根长、干重、鲜重、叶绿素含量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随浓度的增加其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说明纳米cs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表现较为明显的浓度效应。100mg/L纳米CS制剂的促长效果最好,150mg/L纳米制剂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参考文献 [1]蒋挺大.甲壳素[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61—69. [2]杨越冬.甲壳质/壳聚糖特性及其在农业中的应[J].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8,12(4):55—59. [3]周彦兵.纳米科技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N].生物学通报,2002。37(12). [4]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Soil quality2Determination of the effects of pollutants oil s oil flora.Part 1:Metho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hibiti on of root growth.1993,IS01 126921. [5]熊庆娥.植物生理学实验教程[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6]刘英。李邦发,韩海波.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25—712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inpp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