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L-14_PTT-PEO多嵌段共聚物结晶及形态的研究.pdfVIP

I-IL-14_PTT-PEO多嵌段共聚物结晶及形态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TT/PEO 嵌段共聚物的结晶及形态研究 杨桂生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聚醚酯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 嵌段共聚物 结晶 形态 聚醚酯弹性体是由聚醚嵌段与聚酯嵌段交替排列构成的多嵌段共聚物,可以 通过调节其化学组成而获得各种优异的性能。在常温下,结晶的聚酯硬段提供物 理交联作用,相当于硫化橡胶的化学交联点,而聚醚软段由于玻璃化温度很低, 处于无定型态,为材料提供弹性。聚醚酯的软段一般采用聚乙二醇( PEG)、聚四 氢呋喃 (PTMG),硬段一般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 醇酯( PBT)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 )是新近商业化的芳香族聚酯,其纤维 具有优良的弹性、蓬松性、易染性、内在的抗污性、抗静电性和良好的色牢度等 [1] 特点 。国外已将PTT 列为五大高性能聚酯之一。而且,它具有多种多样的结晶 [2-4] 形态 。为此,我们合成了以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 )为硬段,以聚乙二醇 为软段的聚醚酯,并且研究了软段含量对其结晶和形态的影响。 本文主要研究了两种软段含量的聚醚酯的结晶形态,一种软段含量35 wt.% (A1 ),另一种为57 wt.% (A2 )。DSC 测试表明A1 的熔融温度(Tm )和结晶温 o o 度(T )分别为223 和173 C,而A2 的T 和T 分别为202 和159 C 。这主要 c m c 是由于随着软段含量增加,硬段的链长减小,所以Tm 变小。两种样品在 150 oC 结晶30 分钟得到的偏光显微镜照片如图 1 所示。两幅照片有明显的不同,A1 呈 现的是典型的黑十字消光图,而且是环带球晶,球晶直径约为100 m 。而A2 呈 现的也是球晶形态,仔细观察发现,它的径向是由众多麦穗状的结构组成。对 PTT 或其共聚物,共混物来说,麦穗装结构还是第一次被发现。 Figure 1. POM micrographs of A 1 (a) and A2 (b) isothermally crystallized at 150 oC for 30 min. The scale bar represents 100 m. 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种罕见的结构,A2 的膜厚度减小至2 m, 其偏光显微镜 片如图2 (a )和 (b )所示。图2 所示的形态与图1 (b )有很大的不同。图2 呈 现的是一种疏松的球晶结构,球晶的径是由几条特征很明显的主干组成,在主干 上又生长出了众多的侧枝。图 2 (b )是(a )的放大图像,从 (b )中我们可以 清晰的辨认出主干和从主干上生出的小侧枝,侧枝在生长初期都是垂直于主干 的,随着不断长长,由于碰撞或者位阻作用,其与主干的夹角可能会小于90 度。 在此厚度下,可用于排入晶格的熔体较少,球晶的过度生长受到抑制,所以得到 的图像较清晰。 Figure 2. POM micrographs of A2 crystallized at 150 oC for 30 min. The film thickness is 2 m. (b) is magnification of (a). The scale bar in (a) and (b) represent 100 and 20 m, respectively. 参考文献: [1] 闰明涛,姚晨光,王迎进,白利斌,高俊刚。中国 料,2006 (2 ):56-60 [2] Rong-Ming Ho. Macromolecules 2000, 33: 7529-7537. [3] Po-Da Hong, Wei-Tsung Chung, Ching-Fu Hsu . Polymer, 2002, 43:3335-3343. [4] Wei-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