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he Concept Evolution of “Shudao” and Its Affecting
Variables
蜀道概念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文 /樊莉娜 Fan Li-na
摘要:蜀道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蜀道指古代蜀地通往四方的道路;狭义的蜀道,则是“秦蜀古道”的专有名称,是对
历史上翻越秦岭、巴山,连接关中与四川盆地的一系列道路的统称。文献中使用最早的是广义的蜀道概念,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
指长安到成都之路,是狭义上的蜀道。约从唐代开始狭义的蜀道概念逐渐流行和普及。蜀道概念演变折射出蜀地对中央的重要性。
关键词:广义蜀道;狭义蜀道;演变;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K9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4)04-0110-04
蜀道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蜀道指古代
蜀地通往四方的道路。以成都为起点,向东,有自三 一、广义蜀道概念的流行
峡溯长江而上的水道;向西,有连接西藏通西域的茶 文献中使用最早的是广义的蜀道概念。据考古资
马古道;向南,有由云南入蜀的五尺道和在此基础上 料,四川盆地很早便与外界有联系和交流,但西汉以
拓展可通向南亚的西南丝绸之路;向北,有由秦入蜀 前这些交往的道路没有概括的名称,而是不同线路或
的道路和由甘肃入蜀的阴平道。狭义的蜀道则专指 不同路段有不同称谓,目前所知的最早称谓是“周
“秦蜀古道”,是对历史上越秦岭、巴山,连接关中 道”。记载西周封国夨以土地赔偿散国的铜器散氏盘
与四川盆地的一系列道路的统称,主要有故道、褒斜 铭,有“封于周道”之语。据考证,“周道”即《水
道、傥骆道、子午道、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等。 经注·渭水》“周道谷”之“周道”[1](p887) 。这条“周
文献中使用最早的是广义的蜀道概念,大约从唐代开 道”抵散国后,即循嘉陵江谷地通向蜀地,因此也是
始,狭义的蜀道概念逐渐流行,直至今天,学术界的 周人向南通巴蜀的道路。[2](p53-54)西周早期的政治、经
研究也集中于对狭义蜀道的历史、地理研究和历史文 济中心在周原一带,周与巴蜀的联系多利用此道,到
献研究及为数不多的对蜀道某一线路某一小段的考古 秦汉时被称为“故道”① 。汉代文献中还出现了褒斜道
调查。但对蜀道概念从广义到狭义的演变过程及原因 [3](p1411) 、子午道[4](p4076) 、石牛道[5](p541)等称谓,显示蜀道
尚缺乏专题的研究,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以期更深 多元发展的史实。
刻地认识和理解蜀道。 现 存 最 早 出 现 “ 蜀 道 ” 一 词 的 文 献 是 《 后 汉
注释:
① 文献中“故道”出现较多。如,《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史记·河
渠书》:“抵蜀从故道,故道多阪,廻远。”《汉书·高帝纪》:“五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汉书·曹参列传》曹参“攻
下辨、故道、雍、斄”。
110 山西档案
· 衡 论 今 古
书》,卷三六《张霸传》载,成都人张霸,老年任京 和歌辞·蜀道难》诗云:“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
官,七十卒,“遗敕诸子曰:……今蜀道阻远,不宜 峦”,咏叹的是梁山(今高梁山、大剑山)蜀道。此
归茔,可止此葬,……葬于河南梁县”[6](p1242) 。此处 后,李白《蜀道难》的问世使蜀道概念更为清晰。李
“蜀道”是由中原入蜀之道。但古代从中原入蜀并非 白是否履历秦蜀之蜀道,尚有争论,但诗中所述地理
仅此一道,文中所述者何?古今注家多缺。此后, 景观却是真实的。诗歌前段略写古蜀道,举其最古、
“蜀道”见于记载者渐多,但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MYSQL数据库实践考核的方法研究.pdf
- PBL护理查房对眼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_以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例.pdf
- SNS用户活跃行为研究_集成承诺_社会支持_沉没成本和社会影响理论的观点.pdf
- TP_TC方案新辅助化疗对原发性上皮性卵巢_省略__BRCA1及_tubulin.pdf
- 阿拉沟水库枢纽工程碾压式沥青混凝土低温施工实践.pdf
-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实时释放度相似性分析研究.pdf
- 氨合成催化剂100年:实践、启迪和挑战.pdf
- 巴黎城市公共交通资产的经营与开发--巴黎公共交通集团公司的实践.pdf
- 北京市某社区3_6年级小学生视力不良影响因素分析.pdf
- 毕业班教学管理策略与行动实践.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