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备课精选: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VIP

2013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备课精选: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世间一般人都习惯于把自己不愿意承受的强加给别人。要想做到仁或恕的话,就不能这样做了。在古代社会,仁或恕就意味着,不愿意儿子施于自己的,自己不要施于父亲;不愿意臣下施于自己的,自己不要施于君上;不愿意弟弟施于自己的,自己不要施于兄长;不愿意朋友施于自己的,自己不要施于朋友。 7.孔子“仁”的思想精华是什么? 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地对他人好,只因为我们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生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因此,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8.孔子的“仁”和“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就孔子与颜回的这些问答来看,仁和礼应该是一致的。只不过礼主要是外在的规范,而仁则主要是对这种规范的内在自觉而已。可是二者又有不一致的地方。这在孔子对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的评价中,表现得十分清楚。按照孔子的想法,诸侯在大门内可以建有照壁,诸侯献酬饮酒后可以把空杯子反放到坫台上(坫台是古代设于厅堂前部两柱间的土台子),可是大夫在大门口只能用帘子遮挡而已,其厅堂两柱间也不能有放置酒杯的坫台。管仲怎么样呢?管仲家既设有照壁,又设有坫台。所以孔子很生气地说:“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论语·八佾》)另一方面,孔子十分推许管仲的仁德,因为他辅佐齐桓公跟其他诸侯会盟,图谋共存,而不使用武力。《论语·宪问》记载孔子这样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如,犹乃)。”这样说来,克己复礼固然是仁,但是仁又不限于克己复礼(那只是仁的基本面)。 9.选文在措辞上有何特点?请举例作简要说明。 平淡之中见真知。 文中的很多措辞看上去很平常,而实际上可谓意蕴丰富。如“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当中的“一日”,就大有深意。人世间所有的事业都以这“一日”为着重处,实践仁也是这样。荒废或舍弃了这一个“一日”,就永远没有成功的时候。 【答案】 A(悌:tì) 【答案】 C(约:贫困) 【答案】 D(都是使动用法) 4.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 A.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 B.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我虽资质愚钝,愿照此办理。) C.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去实践它的吗?) 【答案】 D(一言:一个字。)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纵观全文,孔子对“仁”的内涵的阐释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克己复礼;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孔子对仲弓关于“仁”的回答,与对子贡关于“仁”的回答,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只是一个是从否定的方面阐述,一个是从肯定的方面阐述。 C.孔子列举舜、汤的事例,就是要具体阐释“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的内涵。 D.孔子对志士仁人是极力推崇的,因为这些人能“杀身成仁”,决不苟且偷生。 【答案】 C(依据文章相关信息,是子夏列举舜汤的事例来向樊迟阐释“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的含义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答案】 C(达:明白,理解) 7.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问知 B.举直错诸枉 C.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D.能使枉者直 【答案】 D(A知—智,B错—措,C乡—向。) 【答案】 C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人教 版语文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作者背景】 李颀,生卒年不详,居颖阳(今河南登封)。偶尔出游东西两京,结交当代文士。开元二十三年及进士第,不久任新乡尉。经五次考绩,未得迁调,因辞官归东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