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解、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 1.借助语法特点,分析推断词义 即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如所作成分,与它词的搭配关系、修饰关系等)来推知词义。如名词、形容词一般不能带宾语;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前一般由副词或形容词修饰限制等。 2.根据具体语境确定 根据上下文去推断,如:“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黠”在现代汉语中是贬义词,是狡猾的意思。但在上文特定的语境里,它并非贬义。上文中与“黠”的词义相关的词句有:(1)“生而聪慧”;(2)“帝及后并笃爱之”;(3)“帝每面称之”。由此可见,“黠”在此处应为褒义,只能译为“聪慧”,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要防止褒贬失当。 3.利用构词特点推断词义 古汉语中不少词语是由并列成分构成的,意思或相近或相反,利用这种构词特点也可以正确地解答试题。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将:搀扶。“扶”与“将”是同义复词,都是“搀扶”之意,解释正确。 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规律 名词活用作动词是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一种形式,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般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1.名词带宾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两个名词连用,句中又无作谓语的动词,那么其中可能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2.名词带状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1)副词修饰名词;(2)介词结构修饰名词;(3)名词带动词性状语。 3.名词带补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4.要求和动词连用的一些特殊词语和名词连用,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1)能愿动词带名词,名词动用。表示可能、必要或意愿的词叫能愿动词。例如:可、能、愿、应、宜、当、欲。(2)“而”连接一个动词一个名词时,这个名词一般用作动词。(3)“所”字后边的名词用作动词。(4)要求带动词性宾语的动词,它的名词宾语也要变为动词。(5)代词前边的名词用作动词。 翻译文言语句的注意点 (1)翻译语句的标准:“信”、“达”、“雅”。 (2)翻译语句的步骤:“审”、“切”、“连”、“誊”。 (3)翻译语句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 (4)翻译语句的要求:字字落实,文从字顺。 从战争到天下一统 战国以来,从分裂走向统一, 从战争走向和平,从松散的分封制 走向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是政 治发展的大势;而对天下一统,风 俗齐同的太平盛世的向往和追求,是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的主流。汉高祖刘邦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出台了一系列争取民心的政策和制度,在楚汉之争中,渐渐扭转了不利形势。垓下一役,他打败了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王朝——汉朝。汉朝不仅在全国实现了政治统一,也初步完成了文化整合,为民族融合作出了重要贡献。 1.主要内容 本文记录了刘邦的生平,发迹前为人任侠、放荡的经历和个性,以及楚汉战争中由弱变强、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的全过程,较全面、客观、公正地刻画了人物多方面的性格,塑造了一个知人善任、虚怀若谷、雄才大略但又不乏缺点的帝王形象。 2.结构思路 1.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丰富、最富有个性的人物之一,请举例分析刘邦的形象。 【探究交流】 分析刘邦形象 2.高祖帝业确立,衣锦还乡,可以说是人生顶峰,为什么还落泪呢?这反映了高祖的什么特点? 【探究交流】沛县是刘邦创业的起点,高祖回到故乡,便想到了创业的艰难,而眼下,虽已“威加海内”,汉天子的威势非凡,西汉政权无比强大,但守业何尝容易?不仅如此,他还敏锐地感觉到,政权背后存在着内外忧患和人才的缺乏。回故乡的悲与喜交织在一起,怎么能不悲喜交集、感慨悲歌,怎不让人“泣数行下”。 司马迁在这个片断中,着力渲染了浓重的故土乡情与衣锦还乡所造成的人生荣枯之感,反映了高祖人性的最普通的一面,也展现了高祖作为政治家的高度敏感性与深沉的隐忧。 1.举例分析本文是怎样运用对比的手法塑造刘邦形象的。 【探究交流】在《高祖本纪》中,侧重记述刘邦战胜项羽, 建立汉朝的过程,充分肯定了这位开国之君在统一天下过程 中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作者运用鲜明、强烈的对比手法 展现给读者的。如写项羽、刘邦分兵入关攻秦时,对项羽军 队的行动是这样描述的:“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 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读者看 到的,只是项羽单纯的军事方面的成功;而写刘邦军队,除 探究艺术特色 写军事策略外,还写了刘邦的安民措施——“诸所过毋得掠卤”,于是“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一下子就把“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的重要因素凸显出来了。 2.司马迁善用讽刺的方法臧否历史人物,请分析该手法在《高祖本纪》中的应用。 【探究交流】讽刺是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高中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我的五样》同步测试4(苏教版必修1).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我的五样》同步测试5(苏教版必修1).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我的五样》同步测试6(苏教版必修1).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我的五样》同步测试7(苏教版必修1).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我心归去》教案1(苏教版必修1).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我心归去》教案2(苏教版必修1).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我心归去》同步练习1(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我心归去》同步练习2(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我心归去》同步练习3(苏教版必修1).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我心归去》同步练习4(苏教版必修1).doc
- 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官场现形记》(新人教版·选修).ppt
- 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管仲列传》(苏教版史记选读).ppt
- 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河渠书》(苏教版史记选读).ppt
- 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红高粱》(新人教版·选修).ppt
- 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红楼梦》(新人教版·选修).ppt
- 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红旗谱》(新人教版·选修).ppt
- 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呼兰河转》(新人教版·选修).ppt
- 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滑稽列传》(苏教版史记选读).ppt
- 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淮阴侯列传》(苏教版史记选读).ppt
- 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家》(新人教版·选修).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