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四精品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pptVIP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四精品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 每次梦见你逸怀浩气,举首高歌,都是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清晰地看你舞动着长长的衣袖,潇洒而又孤独。那轮曾让你要乘风归去的明月,常常在我将醉的时候,跌落在我的酒杯中。 一句大江东去唱红了关西大汉的脸,手上的钢钹仍铿锵作响,历史的波浪淘尽了古今多少王侯公卿、才子佳人,却淘不掉你词中的一个字。你那横空出世般的亘古旷达更使那些咬文嚼字的匠人们自惭形秽。 每当我翻到宋朝的那一页时,你那天风海雨般的文字便迎面扑来,抽打着我身上的琐屑绮俗。 【赏评】 《宋词人物》用生动形象、极富文采的语言勾画出了五位宋词人物。作者以词赋为线,以人物的命运为底蕴,展现出各具风采的词人形象,表现出一种浓郁的古典情怀。正因为这些宋词人物有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才演绎了一段段令人感动的故事,让后人循着一首首词作倾慕他们的文采和风采。大浪淘沙,随着岁月的变迁,他们在文学的天空里将更加熠熠生辉。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64岁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作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恢复大业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八、整体预知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怎样理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提示】 东去的大江和滚滚的江浪,既是眼前的景色,又是一种暗喻,喻时间的流逝。苏轼登赤壁,临长江,自然会由滚滚东去的江水想到不断流逝的时光淹没了多少显赫一时的风流人物。在历史的长河里,他们渐渐销声匿迹,不复有当年的光彩,真正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又有几人呢?周瑜就是其中之一,这几句为下文赞美周瑜作了铺垫。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 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胜景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3.苏轼刻画了周瑜怎样的形象?其用意是什么? 【提示】 这首词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了”,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的装束,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娴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苏轼刻画周瑜的形象,抒发了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 4.如何理解“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 【提示】 孙权的风流余韵现在已不复存在。“舞榭歌台”是太平气象的象征,孙权处在群雄纷争的时代,而吴国能出现太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家不受外敌侵犯。“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建树。“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词人慨叹眼前的景象,也就表明了他既崇拜孙权,又为当前的时局担忧,忠义之心耿如日月。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典故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名师点拨】 首先,词人将典故与现实巧妙对照。词中所选典故,均与京口北固亭有关,与帝王将相有关,且远涉前代南北分离的史事。使用这些典故,可直而不露、隐而不晦地与南宋统治者进行类比或对比。如用孙权、刘裕的英雄壮举,对比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妥协,让人何等郁郁于 怀;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急于“封狼居胥”,建盖世奇功,反遭惨败,来类比韩侂胄的不修战备、轻战冒进,使人多么提心吊胆;用廉颇被谗的故事,类比南宋践踏贤才,令人久久扼腕长叹。其中,以东吴、刘宋比南宋,以刘义隆、王玄谟比现实生活中的宋宁宗、韩侘胄,足见其用典之精,又显示出作者的胆量之大,不畏当权者。其次,将典故写成形象的画面、生动的语言。词中 所用典故,都是经过了再创作,毫无面目刻板,呆滞生涩之感。如写刘裕破敌,“金戈铁马,气吞马里如虎”,其英武形象跃然纸上;写刘义隆草率北进,“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其狼狈情状现于眼前;写自己年岁老大,“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其怨愤之情萦绕笔端。一个个典故,在作者笔下化成一幅幅活生生的图画,使读者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主旨句表现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此句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请结合上下阕内容详细分析。 【名师点拨】 上阕通过追慕古代英雄,感慨昏聩不振的南宋现状;下阕则从嘲讽古人着笔,提取历史的借鉴。南宋的不抵抗主义,带来令人目不忍睹的现实,投降派没有丝毫的敌情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fengder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