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本土化研究回顾和前瞻.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99 年第 4 期 杭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1999 年 7 月 N o. 4. 1999  Jul. 1999    JOURNAL OF HANGZHOU TEACHERS COLL EGE    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 邵培仁 摘要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20 年来两岸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缘起、历程和实绩, 分析和描述了本土化研究的目的、问题、 特色、发展趋势和各种学术争论, 对已取得的科研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认为本土化研究可使传播学真正融入中国的学术 海洋, 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 两岸三地 传播学 本土研究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 中国已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它所创造的灿烂文化曾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 巨大贡献。传播学是舶来品, 但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 也不乏对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精彩描述 和深刻论析。要客观、冷静、全面地看待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既不要自高自大, 也不要妄自菲 薄。其实, 在虚心吸收、消化西方传播学知识的同时, 潜心探究祖国文化宝库中关于传播原理与理念 的珍藏, 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特有的传播思想和智慧, 进而开辟传播学研究本土化的新天地, 已成为两 岸传播学者 20 多年来的共同责任和追求。 一 缘起与发展 中国传播研究起步较晚, 而 “传播学研究本土化”的提出则更晚。在台湾地区, 第一部传播学著 作是徐佳士在 1966 年出版的 《大众传播理论》。在香港地区, 余也鲁在 1978 年首次译述出版了宣伟伯 的 《传学概论: 传媒、信息与人》, 在 1980 年出版了 《门内门外: 与现代青年谈现代传播》。在祖国大 陆, 虽然刘同舜、郑北渭、张隆栋早在 1956 年和 1958 年就分别翻译发表了介绍西方传播学的文章, 但 研究性的文章直到 1978 年才出现。这一年 7 月, 郑北渭发表了 《公共传播学的研究》和 《美国资产阶 ① 级新闻学: 公众传播学》两篇文章, 引起了新闻学界的兴趣。1988 年, 戴元光、邵培仁、龚炜出版了 大陆第一部传播学专著—— 《传播学原理与应用》。但是, 这些还都不是本土化的传播学研究。本土化 研究有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 1 以中国传播研讨会为阵地的本土化探索 传播学研究本土化, 实际包括了 “传播学研究的中国化”和 “传播学研究的中国特色”两种说法。 首先提出 “传播学研究中国化”的人, 可能是香港中文大学传播研究中心的创立人兼中心主任余也鲁。 ( ) 他在 1978 年 3 月主办的第一次中国传播研讨会 香港 上作了 《中国文化与传统中传的理论与实际的 ( ) 探索》的演讲。余也鲁认为: “我们除了可以在中国的泥土上学习与实验这些 西方传播 理论外, 以 中国人的智慧, 应该可以从中国的历史中找寻到许多传的理论与实际, 用来充实、光大今天传学的领 域。”因为, “传的艺术已深潜于中国文化中, 流漾在中国人的血液里, 只差作系统性的与科学性的发

文档评论(0)

bhy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