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学校 设计者 钟云莲
课 型 讲读课课 时1 课时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有许多以冬天为 材的作品,同学们知道哪些? (自由回答) 通过刚才那些作品,我们不难看出,冬天在作品中往往给人寒冷、压 抑、萧索之感,以冬为背景的作品,也往往象征着某 悲凉、残酷、肃杀 的环境。有一位现代诗人,他喜欢写冬天,他临逝前的最后一首诗就为 《冬天》 ,他就是被称为中国 现代新诗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穆旦。今天 我们将学习他上个世纪 40 年代的代表作――《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 我们将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进行,比较的诗歌同样以冬为背景――艾青的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 二、《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1、 解题 。
从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寒冷、寂寥的背景。)
过渡; 年仅23 岁的诗人穆旦,风华正茂,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寒冷、压抑、死寂的背景?他要表达什么?让我们到诗中去寻找答案。
2、 学生自由朗读,感悟诗歌。
3、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理解(穆旦的诗不好理解,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4、方法指导。
同学们都知道,诗歌往往借意象表达情感与思想,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歌。李白的床头明月抒写着思乡之情;杜甫的花溅泪、鸟惊心传达着忧国之痛;徐志摩将怀念之情寄托在康河的柔波里;叶赛宁把自己的同情寄予在刚做妈妈就忍受骨肉分离之痛的狗妈妈身上……这就是诗歌的特点,用意象构织意境,用意境传达思想感情,具有朦胧的美。
5、 教师范读。(配乐)
要求学生在倾听时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还要注意修饰这些意象的词语。
6、 学生说出诗歌中的意象及修饰词。(大屏幕显示各种意象相应的画面)
(寒冷的腊月的)夜里 (北方的、枯干的)田野
(冻结的)小河 (古老的)路
(堆着沙土的)窗 (低矮的)小街
(泥草的)屋顶 (旧了的)镰刀、锄头……
(飘落的)雪花
这些意象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7、 结合背景,深刻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时代背景,创作于1941 年,此时的中国正是灾难最深重的年代。 教师总结:这些意象构成中国北方农村的景象,意境却是荒芜、冷寂、压抑、古老、固化……作者正是“借一景喻民族”,这北方的农村不正是我们饱经沧桑的苦难民族,不正是古老而灾难深重的中国吗?
8、 引入诗人创作风格,深入理解诗歌。(出示大屏幕)
但是穆旦不是悲观主义者,穆旦,一个早慧而且早熟的 诗人,在20 世纪40 年代以二十多岁的青春年华抒写了深沉 雄浑的生命之歌。他的诗歌,透露了敏感而具有良知的知识 分子在苦难岁月里丰富复杂的精神境遇,呈现出诗人对人类生存状况、民族前途命运思考的痛苦。生的希望与绝望,爱的欣喜与怅惘,民族的期盼 与灾难等在他的诗中交织、扭结、 矛盾和冲突。透过其诗,可以感受到诗人躁动、苦闷、压抑和焦灼的痛苦灵魂。 他的诗,“给人一 难得的丰富和丰富到痛苦的印象,甚至还有一些挣扎的痛苦印记,他有一份不平衡的心,一份思想者的坚韧的风格,在别人懦弱得不敢正视的地方,他却有足够的勇敢去突破”。
诗人除了富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那 份坚韧,“在别人懦弱得不敢正视的地方,他却有足够的勇敢去 突破”,你能从这首诗中读出来吗?
点拨指导:主要抓住“儿郎的哭声”“红的炭火”“祖先”“风”等意象,尤其是两个 “一样”等具体赏析。(学生默读,圈点阅读。)
9、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比较阅读学生自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比较两首诗讨论、交流。教师(1)背景选择:艾诗选择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 中国”为大背景,描写人民的悲惨命运。穆诗选取的是以“寒冷的腊月的夜里,风扫着北方的平原” 为时空 大背景,来抒发民族遭受苦难的痛苦之情。 (2)意象选择:艾诗以北方和南方典型的人物活动为内容, 描写 了寒冷的雪,悲哀的风,漫长的夜,父老姐妹,背井离乡, 流离失所, 惨遭敌人的蹂躏……直接揭示痛苦的生活。 穆诗从景物和人物两个角度,用了一连串的意象。景物方面,诗人描 绘田野枯干、岁月尽竭、牲口憩息、小河冻结、寒风肆虐,仿佛历史同被 屠杀的同胞的鲜血一样凝固了,到处没有生机,没有活力;苍天仿佛被鬼 子的刺刀捅破,世界又倒退到冰川纪,没有温暖,没有欢笑。人物方面, 诗人写了“在古老的路上”灯光映照下的“一副厚重的,多纹的脸” ,饱 经沧桑 的老人,还在寒夜里为生计奔波。 “他想什么?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