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市三泉镇岩溶区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docVIP

南川市三泉镇岩溶区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川市三泉镇岩溶区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 罗怀良1,2,袁道先1,3,陈浩4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北碚 重庆 400715;2.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成都 四川 610066;3.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41004;4.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 四川 610059 摘要:通过在重庆南川市三泉镇岩溶区选取样地进行植被样方观测、植被与土壤样品采集与实验分析,进而计算和讨论该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农田生态系统总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下农田生态系统无论是植被有机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密度,还是整个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都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在4种农田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类型中,冬水田的有机碳密度最高,两季田次之,旱地和菜地有机碳密度最低。而且土壤有机碳在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的组成中占主导地位(占90%以上)。因此,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稳定是该区土地合理利用和农田生态系统碳减排的首要任务。同时通过改进耕作制度和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探索农作物秸杆的综合利用,增加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的滞留时间等措施也是农田生态系统碳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 岩溶区;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南川市三泉镇中图分类号:S71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0-2014-05 碳循环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陆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库之一,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碳储量为2850 Pg(1 Pg=1015 g),约是大气碳库的4倍,其中土壤碳库为2300 Pg,生物量碳库为560 Pg[12]。陆地生态系统既可以是碳源,也可以是碳汇。陆地与大气之间碳的净通量主要取决于两个独立的过程[3]:一是土地利用(森林收获、毁林造田、农田管理等)和其他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表变化;二是自然干扰,包括大气CO2浓度的升高、氮沉降和气候变化等。农田生态系统碳库是全球碳库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而言,目前就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动态变化在全球变化作用的研究中对农田生态系统碳蓄积量及其动态的研究相对不足[4]。本文通过试验样地的样方观测和植被与土壤采样分析,计算和讨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及其构成特点,并就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碳减排提出相应的农业生产措施。 重庆南川市地处四川盆地与贵州高原的过渡地带,总面积2601.92 km2。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以山地为主。该市南部属大娄山褶皱带,为深切中山地貌。北部系川东平行岭谷区,以台地、浅切低山地貌为主。中部属乌江支流大溪河上游区,冲槽阶地发育。该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5 ℃,1月均温为5.4 ℃,7月均温为26.8 ℃;年降水量1160 mm。该区的自然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人工林主要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alata)和茶(Camellia sinensis)、桑(Morus alba)、果等经济林为主。水稻(Oryza sativa)、玉米(Zea mays)、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甘薯(Ipanoea batatas)、油菜(Brassica chinensis)、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花生(Arachis hypogaea)等为主要农作物。主要土壤类型有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黄壤和黄棕壤等类型[5]。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以水稻土为主(占耕地面积的53.04%),黄壤(占25.04%)和紫色土(占21.81%)次之,冲积土(占0.11%)最少。而黄棕壤区没有耕地分布。三泉镇位于南川市中部,金佛山山麓,面积191.5 km2。该镇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寒武纪上统毛田组灰岩、后坝组白云岩,奥陶纪下统红花园组与桐梓组灰岩、湄潭组页岩夹灰岩,志留纪下统小河坝组页岩、龙溪马组页岩,志留纪中统韩家店组粉砂岩,二叠纪下统茅口组灰岩、栖霞组与梁山组灰岩等岩层。该镇为南川市岩溶地貌集中分布区之一,海拔在580~2250 m之间,地貌以低山和中山为主。南川市三泉镇辖2个居委会和6个村,2005年总人口19594人,人口密度为102人·km-2。其中城市人口698人,城市人口的比重为3.56%,城市化水平较低。该镇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农业生产在南川市34个乡镇中居中等偏上水平。2005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达7307万元,人均农业产值为3729元·人-1·年-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142元。本研究中的农田样地农作物样方生物量观测、植株样品和土壤样品采集等主要在南川市三泉镇半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