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洋兄弟的管理之败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以下简称南洋)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清末民国政治动荡、经营环境内挤外压的情况下,顽强生存,曲折发展,成为当时唯一可以与英美烟公司相抗衡的民族卷烟企业。然而,对于南洋最终的失利,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是英美烟草的帝国主义企业的打击,以及日本的经济军事侵略所致,但事实上,外因不过加速了它的衰竭,南洋在管理上本身的缺陷才是其衰竭的致命主因。
淡巴菰入中国
烟草在16世纪中叶由菲律宾传入福建,再在中国沿海、东北、西北和云贵等地区广泛培殖。早在乾、嘉年间,著名学者钱大昕曾有《烟草》小诗:小草淡巴菰,得名盖未久,始自闽峤间,近乃处处有。诗中所谓淡巴菰一词,即烟草(tobacco)的音译。烟草不但在本土极为普及,也十分受旅居海外的华侨的欢迎,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输出商品,赚取了大量外汇。以1898年为例,其输出产值已高达3839240两。
1880年,本萨克(James Bonsack)发明了卷烟机器,它可以把定量的碎烟叶置于圆形的纸卷中,然后用刀将其切成合适的长度的卷烟(cigarette)。新式的卷烟机在美国发明,被认为是烟草业的重大技术革新,商人杜克(James B. Duke)随即预见利用机器生产的纸烟将会全面改变全世界烟草业的消费市场,立即与本萨克签订合作协议,并筹集巨额资金,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不久,杜克成立的烟草公司与英国同业由激烈竞争转为合作,终于建立了托拉斯英美烟公司(British American Tobacco)。在整固原有市场后,英美烟公司便迅速开拓海外市场的业务,而中国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广大市场而受到杜克的高度重视。
1898年,第一个在华推销英美烟的经销公司是上海美商老晋隆洋行(Mustard Co),由买办邬廷生等人悉心经营。次年,杜克选派了费克斯来华调查和推销卷烟。费克斯在邬廷生的陪同下走遍附近城乡,利用当地的水、旱烟业经销商,组织销售网络,成立上海烟公司。随后,联同这些经销烟行,成立烟业大同行,统一经销他们的卷烟。到了1902年,总公司派来了新的大班汤姆斯,他全面控制了上海烟公司,并将大同行变为负责销售的分支单位,使其无权过问上海烟公司的决策。随着销售网的迅速扩大,各烟类的进口额也急增,由1895年的279276两,上升到1905年的6348902两。由于是年美国限制华人入境,导致广州“马潘夏事件”爆发,激起全国人民的公愤,群起抵制美货。为填补所需和减少因大量洋烟进口形成漏卮,部份华人遂开始自行筹创办卷烟工厂,如盛宣怀和刘树森的上海三星烟公司。除三星公司外,华人创办的较大烟公司还有上海的德麟、北京的大象和天津的北洋等。
南洋烟草曲折生长
简照南,1870年生,广东南海人,17岁时随叔父简铭石去香港经商,后在日本神户自设东盛泰商号。简玉阶系简照南的二弟,比哥哥小5岁,1893年随兄去日本学习经商,经过几年艰苦创业,事业有所发展。1905年发生抵制美货事件,当时在香港经营怡兴秦商号的简照南兄弟,积累了数万资金,抱着实业救国的想法,决心创办烟厂。最后,除叔父简铭石外,香港和越南一些合作的商人也一起出资,终于在当年创立了“广东南洋烟草公司”,资本为10万元。然而,由于资金和技术有限,公司在初期发展缓慢,后经慢慢摸索,得出经验,改进质量,才遂渐获得客户的欢迎。但是,在扺制美货风潮结束后,公司受英美烟的恶性攻击和排挤,终于因经营困难,在1908年被迫清盘。
鉴于这次失败的主因在资金和技术上,简照南并不感气绥。为了要继续坚持下去,他请叔父出资8万元,将原有厂房、设备及相关物料全部购下,并于1909年2月易名“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定股本为13万元,在香港注册为无限公司。重建初期为了改良质量,南洋只进行小规模生产。到了辛亥革命以后,因华侨爱国热情高涨,南洋烟深受群众爱戴,销售日见畅旺。为了精益求精,简照南亲到日本研究制烟方法,在质量上愈见优胜。
由于上海是全国工商业的中心,简氏遂在沪设厂,并增资100万,向农商部立案。因应需求和销售急增,单以上海厂的盈利而论,由1917年的40万元急增到1918年的80万元。到了1918年3月,改为有限公司,额定资本500万元,除以原资本及溢利抵换公司股份260万元外,余额按旧股均派。新公司易名为“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并规定股份不得转让给外国人。为加强销售和原料供应,南洋在全国重要城市和南洋多设分支机关,并在山东、湖北、安徽等省加强选购烟叶的工作。此外,南洋也开始设厂生产卷烟纸、包装纸等物料,以确保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事实上,南洋从烟叶收购到地区分销的产、制、运、销各阶段遂渐形成纵向联合,对南洋的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与不少的民族资本企业相似,南洋在第一次大战期间获得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