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昌盆地厚田
摘要:南昌市厚田—生米地热受控于中—新生代沉降盆地。盖层为白垩纪南雄组红色碎屑岩,热储层为三叠纪—石炭纪地层,赋存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裂隙溶洞地热水。地热水补给条件差,水化学类型以氯化钠型咸水为主,具备古沉积水特征。区内地温梯度低,热源来自深部大地热流。地热类型属沉降断拗盆地传导型。
关键词:古沉积水;热储层;地温梯度;地热类型
Abstract: Nanchang Houtin - Shengmi, geothermal controlled by middle - cenozoic sedimentation basin. Caprock was red clastic rock in the Cretaceous nanxiong group, geothermal reservoir was Triassic - Carboniferous strata, the occurrence of carbonate rocks interbedded clastic fissure cave geothermal water. Geothermal water supply conditions were not well, the water chemistry type NaCl salt water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sedimentary water. Due with the low geothermal gradient in the region, so the heat source was from deep terrestrial heat flow.
Key words: ancient sedimentary water; geothermal reservoir; geothermal gradient; geothermal Type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南昌市厚田—生米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所辖的新建县厚田——东岗桥——生米镇一带。是南昌盆地地热勘查第一个优选靶区,经5个深部钻孔验证,成功地寻找到地下热水。填补了南昌市无地热资源的空白,也成为江西省首个在中—新生代盆地内寻找到传导型热储的案例。通过对本区地热地质特征的分析,将有助于江西省盆地地热的勘查与开发。
1 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构造单元位于萍乡──乐平坳陷带南鄱阳断陷区(南昌断陷)[1]的象湖西断块内。
区域地质按构造旋迥,分属三个的构造层。
晋宁构造层:为中元古代双桥山群陆源碎屑夹火山碎屑沉积的变质建造,褶皱变形强烈,断裂发育。为区域结晶基底层。
印支构造层:包括晚古生代至早三叠世海相地层,覆于晋宁构造层之上。处在区域性萍乡──乐平拗陷带中段。地层总体褶皱强烈,以紧密线型褶皱为主,背、向斜交替出现,轴向呈北东东──近东西──北东东变化。褶皱往往受到一系列断层的切割破坏,纵向断裂发育。
燕山——喜山构造层:为白垩系和老第三系红色碎屑岩,属于最年轻的的构造层,构造运动不发育,主要分布于断陷盆地,并作为盆地盖层。下伏分属印支构造层和基底晋宁构造层。
2 本区地质构造
区域印支构造层形成之后,本区在白垩纪早期——晚白垩纪南雄期,首先经历了强烈的差异性断块掀斜活动,形成了高低不平,相间排列的断块(凸起和凹陷)[2]。之后随着盆缘断裂围限内的大幅度下陷运动,沉积了一套稳定的、巨厚的中—新生代陆相红色碎屑岩“红层”,造就了现今的南昌盆地。
本区恰好处于象湖凸起和厚田凹陷的过渡地带(详见图1),东侧受限于象湖断裂(F10),西侧被西山断隆阻断。
2.1.地层
区内地层分为:底部“前震旦系双桥山群”变质岩基底;中部“中-古生代”海陆过渡相沉积建造;顶部中—新生代陆相“红色碎屑” 建造(详见图2)。
前震旦系双桥山群浅变质岩(Pt2sh)
是本区结晶基底。为一套陆源碎屑夹火山碎屑沉积的浅变质岩系,岩石类型为绢云母千枚岩、粉砂质千枚岩。基底层面由西向东呈阶梯状下沉,地下埋深1337—1630 m,高差达293 m。
三叠纪—石炭纪地层(C—T)
是区域性海陆过渡相地层,在盆缘及区外均有出露。基本连续沉积,岩性组合以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交互沉积为特征,夹有含煤碎屑岩系。其中碳酸盐岩厚度比占总厚的57%[2]。正常层序大致可分为:
底部:肉红色硅质岩夹灰白色白云质灰岩;
中部:灰黑色炭质粉砂岩夹薄层灰岩;
上部:青灰色灰岩,灰白色灰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