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嵩山竹林寺文化产业园的建设
摘 要:从竹林寺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综合分析嵩山竹林寺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论述了嵩山竹林寺的建设主题、发展思路、空间布局及应重视的问题。嵩山竹林寺文化产业园应以中国传统宗教文化营建为内涵,以诠释嵩山“七十二寺”文化为目的,形成推介登封文化旅游全貌的一个平台,使世人更好地认识与了解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推动嵩山地区文化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竹林寺;产业;文化;嵩山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119-03
一、竹林寺的历史起源与发展演化
1.竹林寺的历史起源
一般认为,竹林寺的起源与释迦佛陀最初说法地有关。据载佛教早期有两处最重要的说法处。一处位于拘萨罗国首都舍卫城南的祗园精舍,也称祗树给孤独园,为佛陀的居士弟子孤独长者所布施;另一处就是位于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的竹林精舍,竹园是巨富迦兰陀长者所施,精舍则是由摩揭陀国国王出资所建。至今,此处竹林仍然生长茂密,精舍遗址则是一个小土丘。佛门弟子为纪念佛祖,往往以竹林寺来命名自己修行的寺庙。
2.竹林寺的发展演化
据南朝时期的《比丘尼传》记,中国第一个依戒律削发受戒的比丘尼是洛阳竹林寺的净检。净检俗姓仲,名令仪,彭城(今徐州)人[1]。一般认为,洛阳竹林寺是中国第一座供女性出家人修行的寺院,徐州竹林寺则是中国第一比丘尼道场。当然,这种说法仍存在不少争议。全国有数十座竹林寺,兴废程度不一。其中,目前较为著名的主要有徐州竹林寺(2004年重建)、烟台竹林寺(1996年重建),以及云南德钦东竹林寺(1985年重建)。而五台山竹林寺目前尚未重建,仅存一座精美的砖塔与寺碑。
历史上,随着我国宗教活动的发展,竹林寺是佛教圣寺的一种特有名称。同时,“竹林寺”这一概念逐渐为儒、释、道三家所接受。
佛教名山中往往都有这类竹林寺,它或隐或显,普通僧俗人众并不容易见到。从《宋高僧传》中的《唐五台山竹林寺法照传》中,我们可以这样总结竹林寺的特征。其一,竹林寺庄严精丽、规模宏大,寺僧们所受供养极其丰美,是个修行的绝佳去处。其二,竹林寺乃人间幻境,有缘者或能瞻仰参游,凡俗者则无法得见。其三,寺内主持地位甚高,或为大罗汉或为菩萨。总的看来,它暗示世人,佛教圣寺遍布各地,只有苦修精进者,将来可以入住。唐朝时的竹林寺传说流传最广,帝王将相等权贵人物利用这种佛教信仰及故事模式,为自己披上了一套华丽的宗教外衣,这可能是佛教人士的一厢情愿或有意拉拢。
这种情节模式的竹林寺,被道教取而代之的是色彩鲜明的仙岛或洞府。佛道两教在中国历史上,势同水火,但就此情形看来,竹林寺传说对中国道教的神仙世界、神仙信仰的建构影响不小。
在秦皇汉武的时代,帝王们慕仙崇道,但道教传说中这些帝王终究与仙家无缘。唐朝道士们的宣教策略明显改进,他们向佛教“取经”,借助竹林寺传说,将人间帝王归为谪仙之列,以期更好地与佛教争衡。总的说来,道教仙话中的这种仙岛情节,脱胎于竹林寺传说,却也自成体系。佛道两家作为宗教,以圣寺或仙宫等传说来自神其教,这可以理解。但人们难以想到,儒家思想乃至孔孟一派,竟然也与竹林寺传说产生了关联。
在晚唐杜光庭的小说《韩■》中,孔子被安排到了海岛圣寺般的仙山之中:杜光庭将儒家师徒套入竹林寺模式中,造出子路转世之说,欲借儒家忠义对那些本应信奉儒家的权臣强藩们提出警告或劝勉。竹林寺传说的宣教效果极佳,儒生们终于经不起诱惑,他们仿竹林寺传说为儒家幻设了一个正统的精神家园――经香阁。《经香阁》传说中的道教意味已转淡,但依旧充满着佛教意味,如“转世”、“经香”之说,却也开始凸显儒家特色。儒家注重经典的诠释与思想的传承,于是经香阁中多藏有汉儒笺注、唐人疏解。历代大儒之灵每年来此查看,这样可以保证绝学之流芳百世而正脉犹存。竹林寺传说模式具有神化人物与鼓吹观点的艺术优势,故为道教、儒家所仿袭[2]。竹林寺于是一变而为道家的蓬莱岛,再变而为儒家的经香阁。
3.文化产业园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正在筹建中的嵩山竹林寺,位于郑州登封市城西6千米的嵩山九朵莲花山下,竹林寺及文化节产业园配套建设面积约200公顷。目前准备建设成一处集宗教体验、传统文化、影视基地及养老、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研究认为:其一,大嵩山地区在历史上曾有“天中三林”之说,即:少林寺、洞林寺与竹林寺。嵩山竹林寺的建设具有历史依据与儒、释、道文化底蕴的支持,其恢复重建是可行的。其二,嵩山竹林寺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大嵩山地区的宗教文化氛围相融合,可以进一步彰显大嵩山地区的宗教文化体系。其三,嵩山竹林寺的建设不单是一处中国传统宗教活动场所,更重要的是一处涵盖儒、释、道三家宗教信仰内容的文化大观园。可以作为文化的平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