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强国的杰出世家——试论徐氏祖孙三代的科技成就及对格致书院的贡献.docVIP

科教强国的杰出世家——试论徐氏祖孙三代的科技成就及对格致书院的贡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教强国的杰出世家——试论徐氏祖孙三代的科技成就及对格致书院的贡献.doc

科教强国的杰出世家——试论徐氏祖孙三代的科技成就及对格致书院的贡献 摘要: 本论文以时间为线索,主要论述徐氏祖孙三代在整个洋务运动时期,是如何努力引进西方科学知识,为中国近代开辟新的科学道路的。在造船工业上,首次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在化学领域上,首创采用“铅法”配制成功硫酸;在翻译书籍上,不歇脚步,紧追世界科学最前沿;在传播新知方面,求实求是,因势利导,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与此同时,本论文也论述了格致书院的整个建校过程,徐氏祖孙在格致书院(即今天的格致中学)整个创办过程中起到的不可获缺的重大作用,及在格致书院建成后作出的巨大贡献。文中容入了我们的个人理解与想法。侧重在于发现徐氏祖孙三代的爱国、钻研、耿直、远见卓识的优秀品质、精神;进而了解格致的校史,体会格致的辉煌过去;学习前辈们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从而激发自身对格致的热爱之情,为今后如何开创格致更灿烂的明天努力。 关键词: 徐寿、徐建寅、徐华封、徐尚武、徐家宝、科学、化学、翻译、格致书院 引言 随着清朝鼎盛时期的到来,中国开始适应自产自足的贸易方式,渐渐切断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联系与交流。骄傲的清朝皇帝们认为中国是那样强大,坚不可摧。而另一方面,英国等诸多西方国家经历了工业革命,发展了阿拉伯人传入的中国火药术,发明了火枪及威力迅猛的火炮,再配上铁甲铸成的先进巨轮,成为了军事强国。当他们从马可波罗写的游记中得知中国这个遍地是黄金的地方后,便开始产生了翩跹的联想,做梦都想到中国来发笔横财。于是他们远度重洋,开辟新航道,走上了殖民的道路。其实火枪之类的发明早在康熙年间就通过外国传教士来到了中国,可中国的统治者不想让百姓获得造枪炮的方法,担心自己的皇位不保,反而着力于巩固中央集权,进一步禁锢百姓的思想,阻止了西方先进技术传播。可历史告诉我们,他们的这种做法是愚昧、荒谬的,中国在那一时期的发展是缓慢的,几乎在原地踏步。而西方国家终于绕过了好望角,抵达了印度,转而来到了中国。这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力量已远远超过了中国,战舰的威力更是让停滞不前的中国帆船望尘莫及。蛮横的列强按不住性子,迫切希望通过武力来获取更多的利益。就这样,在1840的鸦片战争在中国打响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政治上逐渐从属于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多少的战争,多少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没落,生灵涂炭。古人常说,时事造英雄。不错,列强的殖民统治,中国的落后挨打,唤醒了一批有识之士。由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清朝大臣率先在国内兴起了“洋务”运动,中心内容在于“练兵制器”,目的在于改变在军事上落后于西方的状态。这一时期,在中国小部分敢于睁眼看世界的有识之士中,徐寿脱颖而出,带领他的一家三代率先掌握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国近代的科学事业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同时,在徐寿等人的积极推动下,格致书院也在那一时期孕育而生了,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培养专门科技人才的学校。 正文 徐寿,字雪村,清嘉庆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二日(1818年2月26日)出生于江苏无锡钱桥社冈。 少年徐寿,禀性耿直纯朴,刻苦耐劳,在清贫的家境中,安之若素。幼时,就曾为自己写下座右铭:“不二色,不妄语,接人以诚”,“毋谈无稽之言,毋谈不经之语,毋谈星命风水,毋谈巫谶纤纬”。 青少年时,徐寿学过经史,研究过诸子百家,常常表达出自己的一些独到见解,因而受到许多人的称赞。然而他在参加获取秀才资格的童生考试时,却没能一举成功。经过反思,他感到学习八股文实在没有什么用处,毅然放弃了通过科举做官食俸的打算。尤其在他目睹清廷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后,他认为现在的中国急需的不是那些中庸之道,要的不是那些达官富人,要的不是一己私利,最重要的是要使中国摆脱贫困走向富强的先进科学技术。稚幼的他,便在此时确立了科技强国的人生目标。于是他开始翻阅天文、历法、算学等书籍,准备学习点科学技术为国为民效劳。这种志向促使他的学习更为主动。他学习近代科学知识,涉及面很广,凡科学、律吕(指音乐)、几何、重学(即力学)、矿产、汽机、医学、光学、电学的书籍,他都看。这些书籍:成为他生活中的伴侣,读书成为他一天之中最重要的活动。就这样,他逐渐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在他的学习过程中,实践始终贯穿其中,这是他的一大优点,他注重体验的结果,不轻易相信书上的东西。 他爱好制造些小物件,仿制古乐器,手工极为精细,任何他想制造的东西他都会想尽办法去创新、去尝试、去钻研。在制做器件过程中他结识了华翼纶,彼此一见如故。经华翼纶介绍,徐寿又认识了他的儿子华蘅芳(近代著名的科学家,擅长数学)。他们常在一起,共同研讨遇到的疑难问题,相互启发,有时废寝忘食,甚至通宵达旦,彻夜不眠。他钻研的优秀品质由此体现。 咸丰六年(1856年),年近中年的徐寿来到上海。读到了墨海书馆刚出版的、英国医生合信编著的《博物新编》的中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