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原始社会晚期 :手工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2.夏商周时期 :主要生产青铜器,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 3.春秋战国时期 :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开始出现 4.明朝中后期 :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生产关系 冶铜技术的发展: 冶铁与炼钢技术 古代制瓷业的产生与发展 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②东汉时期,技术趋于成熟,多为青瓷 ⑤元代烧成著名的青花和釉里红; 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哥窑八方碗 哥窑葵花洗 哥窑胆式瓶 [钧瓷] 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钧釉名闻天下,其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美如朝晖晚霞,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钧窑鼓钉三足洗 玫瑰紫釉尊 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白釉刻花折腰碗 定窑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盘 刻花梅瓶 孩儿枕 元.釉里红高足杯 元代釉里红凤穿花纹梅瓶 [青花] 亦称“白釉蓝花”。釉下彩品种之一。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坯胎上绘画,罩以透明釉,经1300℃的高温焙烧而成,白蓝相映,色彩恬静素雅,浙江龙泉、绍兴曾发掘到宋塔基出土的青花碗和残件,提供了早期青花的重要资料。元代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已臻成熟;明清两代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因原料不同,各代制品的色泽也各具特点,明代的青花瓷有“首推宣德”之说,清代则以呈色娇翠欲滴的康熙青花瓷最为精美。 元延佑款青花瓷器 元,景德镇,全国制瓷中心 【元】青花鱼藻凸花牡丹大盘 元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瓶 ⑥明清瓷器产地多,景德镇是“瓷都”,明朝中后期烧出斗彩、五彩,清代出现粉彩、珐琅彩。 明洪武——景德镇窑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瓜棱罐 明宣德青花碗 [斗彩瓷] 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的名贵品种,斗彩的彩绘工艺比其它彩绘复杂,它首先要在洁白的坯胎上用青花勾画出纹饰的轮廓线或半体,施以透明釉,入窑经1300度高温烧成后,再在轮廓线内填以天然矿物彩料入窑低温烧彩,这样才能成为完美的斗彩瓷。或者以青花绘主要纹饰,然后在釉上用色彩点缀拼凑其余部分,所以也有叫“填彩”、“覆彩”、“点彩”的。 明·斗彩团花碗 台湾故宫收藏的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 [五彩] 五彩是瓷器釉上彩绘方法的一种。不一定五彩皆备,但画面中红、绿、黄三色是必不可少的。始于明代宣德年间的五彩,以嘉靖、万历时的产品为代表。由于当时尚无釉上蓝彩,在需用蓝色时,都以釉下青花代之,所以又称其为“青花五彩”。 明万历·景德镇窑五彩龙穿花纹水丞 明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明万历五彩龙纹罐 [珐琅彩] 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珐琅彩吸取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在瓷质的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新的釉上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珐琅彩料主要成分是硼酸盐和硅酸盐的混合物,在不透明的、白色易熔的珐琅料中,加入适量金属氧化物色素, 即成具有色泽的珐琅彩。 紫红地珐琅彩缠枝莲纹瓶 玻璃胎画珐琅彩花卉纹瓶 (景德镇窑珐琅彩-梅榭月影) [粉彩瓷] 创烧于清代康熙晚期。它是在康熙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发明的一种釉上彩。由于它的色调淡雅柔和有粉润之美,故称为“粉彩”。粉彩的主要原料和施彩方法都是外来的。制作时,在烧好的素瓷上以玻璃白打底,用国画技法以彩料绘画纹样,再用炉火烘烤而成。 清道光·粉彩花卉纹瓶 青花粉彩瓜果图案烟壶·清道光 甲骨文中的“丝”、“桑”、 “蚕”字 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①距今五六千年前已出现养蚕织绸 ②商代出现斜纹提花织物 ③战国时期,丝织品种类多,产量大; ⑤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④西汉出现提花机,唐代出现缂丝技术 棉织业的发展 ①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 ②元代黄道婆革新内地棉纺织技术; ③元明时期,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④明代后期,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10·新课程卷)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管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