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写作对教师的作用.doc
写作对教师的作用
发布者:方秀娟 发布日期:2015-02-05
我们很多教师不了解教师写作有何意义,写作对教师有何促进作用,我想读一读由特级教师高万祥所著《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的第五讲,我们便能从中得到启发和帮助。
《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中讲到,优秀教师的第五堂必修课是“积极写作”。书中说:“写作是优秀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能不能写作是一个教育家和一个教书匠的基本区别。作为知识分子,一个优秀教师的全部尊严在于拥有思想。如果说身体是躯体的存在,那么文字所承载的思想是精神的存在。而且作为思考和思想的物化,这是一种永恒的生命价值和生命存在。”在这一讲里,高万祥老师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写作的快乐,二是教师应该如何写作,三是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写好日记对于“教师应该如何写作”,高老师主张“真诚地写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具体介绍了教师写作的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像写情书那样真诚?日记随笔写作。
书中讲到苏霍姆林斯基是作者最敬仰的教育家,因为他既伟大又亲切。苏霍姆林斯基每天早晨从5点到8点写教育手记,点滴积累加上长期的坚持不懈,便有了他的传世著作。没有什么抽象的深奥的名词术语,也没有多少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议论,读他的书就像在听故事,就像在相互聊天谈心,但细细咀嚼品位,又总能获得许多思想的、哲学的和诗意的享受。因为他的著述都来自他的校长手记、工作笔记和生活日记,都来自最真实的观察分析和思考。李镇西老师也是因为受苏霍姆林斯基影响,一直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手记和教育随笔,他能成为当代中国教育类图书的畅销书的作者和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日记随笔也许是他最宝贵和最重要的成功之道。
我想,虽然不可能每个教师都能成为教育家,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勤于实践、善于观察、不断反思、坚持写作,工作上一定会更有成就。日记和随笔是教师生活和生命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它是一种真诚、坦率,不受拘束的写作,故也会得到生活和人生的真诚回报。
第二种方式:教师应该是反思者?学生个案写作
学生个案写作是教师写作的重要领域之一。作者总结了学生个案写作的要点是:第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对象,选好对象,有解剖麻雀获取标本的意义。第二,内容上要有一定的覆盖面,应涉及心理和个性、家庭和父母、学校和成长背景、人际交往和社会影响等内容,这样才会有从个别到一般、从特别到普遍、从现象到本质的科研意义。第三,贵在跟踪和思考。
我想,教师给学生写个案报告犹如医生给病人写病例报告、建筑师给摩天大楼建造进行详尽的工程记录,是最贴近生活、最真实的,所以是极有价值和意义的一种写作方式,值得我们每个教师认真去尝试。
第三种方式:诗意地生存?文学和学术写作
书中告诉我们,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也就是站好讲台、教好学生的同时,适当进行文学写作和学术性研究著述,不仅对工作有帮助,更是能提升教师的生活与生命质量,让教师永远“诗意地栖居”在幸福和快乐之中
我想,既然是能够带来幸福和快乐,那么又何妨去尝试呢!
总之,教师要走向成熟,要成长为优秀教师,一定要进行写作训练,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根据你校的情况,谈谈提高教育质量的出路有哪些?
发布者:翁建 发布日期:2015-02-09
学校教学管理要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的管理规律,教学管理要有助于教学各要素之间的矛盾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智力因素的相互促进,充分利用各项管理把教学与管理有机地统一起来。由于学校管理者把握不够好,学校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正视生源质量分布不均,防止学校管理两极分化
除了少数市、县级重点中学因有高水平生源的保证、有集中本地区优秀教师的条件外,在教学中相对遵循教学规律外,其余的学校可以粗分为这样两种情形:
一类是主要集中在城里或一些重点乡镇。因为要保持固有的名次和地位,所以千方百计网罗生源,实行近乎军营式管理,教学上加班加点,占有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尤其是几门主课,布置大量作业,进行频繁的补课、考试。
另一类是生源质量低劣,教师教学水平和积极性也相对低下的较偏僻的乡镇中学。这类学校除了为保全面子而有意识地抓几个“尖子生’”、“特色生”重点培养外,大量的学生在一种近乎“放羊式”的环境中受教育,师生都显得比较轻松,教师不必为升学而绞尽脑汁,学生也不必为考试而疲于奔命。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学生教育质量无法提高。
因此,由于生源质量分布不均不可避免,我们必须正视这一事实,防止学校在管理中出现两极分化。
2、纠正教育理念,防止唯利是图主义盛行
在升学的指挥棒下,常规的教学理论就已失灵了,有些教师甚至认为教育理论毫无价值,于是唯利是图主义盛行。不管上面有何政策或新理念,他们认为只要达到一定的升学率,就是办学的成绩。于是在教学活动中,为追求分数,无所不其极,许多严重违反教育方针,严重偏离教学目的,严重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举措变得冠冕堂皇,甚至作为经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