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口
及其邻近海域悬浮物浓度分布变化特征分析
张怀静,翟世奎,董爱国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266100)
为了连续跟踪研究长江三峡工程蓄水对长江口环境的影响,在2003年6月三峡工程一
期蓄水后、2006年6月同期,以及2007年4月下旬先后组织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环境综
合调查。根据三次调查所取得的实测数据资料,计算了各站不同层位的悬浮物浓度,结合相
应水体的盐度值和温度值,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悬浮物浓度及其分布
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 (1)2003年6月三峡工程一期蓄水以来,徐六泾地区悬浮物浓度
变化不明显;南支河道地区悬浮物浓度略有增加;最大浑浊带地区悬浮物浓度逐年明显降低;
123。E以东地区悬浮物浓度变化不明显。(2)三峡工程蓄水后较蓄水前,长江口及其邻近
海域悬浮物浓度分布格局未发生大的变化,均表现为悬浮物浓度自海水表面向海底逐渐增
高,长江携带的大量悬浮物入海后主要分布在长江航道、口门以及闽浙沿岸的狭长海区。2003
年6月三峡工程一期蓄水以来,闽浙沿岸悬浮物浓度分布范围有向北向岸收缩的趋势。
下扬子地区早三叠世蠕虫状灰岩及其成因研究
张杰1,童金南2
(1.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二叠纪末的大灭绝不仅重创了海洋生态系,也导致早三叠世生物复苏期异常的生态系状
况和海洋环境。“错时相”(或“非正常”沉积)普遍发育成为早三叠世典型特征之一,华南早
三叠世中晚期地层中普遍发育的蠕虫状灰岩即是“错时相”的一种(图1)。迄今为止蠕虫状
灰岩的成因仍存在很大的争议,主要的观点有化学凝聚说、生物扰动说、机械成因说等。
蠕虫状灰岩为灰泥岩的一种,宏观上可以分为深色“蠕体”和浅色“基质”。蠕体具有连续
成层、条带状似层状、不规则颗粒状、斑点状等外观形态,与基质界线清楚,大小约0.Icm-lcm
不等,长度不定;显微镜下蠕体方解石颗粒较租大(25.60岬),结晶程度较好,较纯,X
衍射发现其成份主要为方解石(97%)和少量石英,基质颗粒较细,结晶程度较差,成份
较蠕体复杂,但仍以方解石为主(85.90%),残余许多不溶的粘土矿物伊利石、蒙脱石及伊
利石和蒙脱石的混合物,石英及少量的绿泥石等。二者呈渐变接触关系或以缝合线隔开,基
质纹理经常在透镜状蠕粒两端产生收敛合拢,微缝合线发育。蠕虫状灰岩中的非碳酸盐自生
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硫酸盐矿物。蠕虫状灰岩发育的层段少见宏体化石,仅有少量厚约I.2
毫米的遗迹化石Planolites(漫移迹)等,镜下可见蠕虫状灰岩中生物类型单调,仅具有广
盐度的介形虫、双壳类、有孔虫碎片以及少量腕足、棘皮类等。藻斑点、藻纹层等比较普遍。
细小黄铁矿颗粒散布(图2)。
蠕虫状灰岩受环境限制相对较小,而可以在开阔台地、半局限台地、台缘斜坡等较广阔
·260·
的海洋环境内大量出现,其形成环境为潮间带丑潮下带水体较浅,盐度较高,水体比较安静
的环境
鬈1犁≥趣凌
i婴4一
影 I 斟
《 _井
≤’:窆 ∥p”./?\?l
图1中国南方早-十=叠世婿m状扳岩丹$圉(地层丹“底图抛H增%等,1997)
f…culⅡIⅢone
ThedlgⅡ1bm…figure
Fi91
Ill:女T[Ⅸ。
It T扬予地R.12:±扬于地E;I】:华南E
★蠕虫状灰岩出现地隧(☆及自也为I忭剖面)
安徽中南邾、江苏南部和龙山组、南陵湖组6条剖面普遍发育较完整的蠕虫状灰岩沉积
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碳泡沫吸波性能的研究.pdf
- 时间序列高阶矩持续和协同持续性研究.pdf
- 乌尔禾地区乌33井区低渗透储层特征研究.pdf
- PTFE-Nafion复合质子交换膜研究.pdf
- 不锈钢管凝汽器安全稳定运行措施研究.pdf
- 一种环保型果蔬类消毒洗涤剂的研究和应用.pdf
- 铁路工务安全状态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pdf
- 玄武岩纤维表面改性研究.pdf
- 主机侧(IVI)+DNS64功能的研究与设计.pdf
- 大型客车的发展状况及其被动安全措施研究.pdf
- 双边市场理论下IPTV平台的发展策略.pdf
- 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动力研究.pdf
- 分层模型在食品安全支付意愿研究中的应用——以北京市消费者对月饼添加剂支付意愿的问卷调查为例.pdf
- 丰乐拱坝的裂缝产生机理及其修复研究.pdf
- 甘肃糜子(Panicum+miliaceum+L.)生态气候适宜性研究.pdf
- 氧化锌纳米材料的机械法制备及其对甲基橙催化降解性能的研究.pdf
- 油润滑压缩机驱动高效直线型脉冲管制冷机的研究.pdf
- 产粘乳酸菌的筛选及其产粘多糖条件的研究.pdf
- 规范管理全程参与深入贯彻“基建生产一体化”方针——浅谈新时期特大型火力发电厂生产准备工作.pdf
- 团购市场商业模式的网络经济学分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