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仲景学术研究·文史探源
“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藏相连”句,其中“或两胁疼痛”不合四字之旬式,
与全段整饬之态抵牾不谐,其中恐有衍文。然此者仅为据理推测,至于何字为衍,则难以确定。
2.5“或引腰脊,下根气街”倒文考
“或引腰脊,下根气街”句,街字属支部,与真文不通押,失韵,按此处亦属王念孙所论之“有
因字倒而失其韵者”,当为“或引腰脊,气街下根”,根属文部,与韵相协。“下根气街”亦为后
人不谙古书“倒文协韵”之例而妄改。
3结论
通过以上考证,厘定出该段条文之文本与句读如下:
妇人之病,
因虚积冷,结气为旃(元),经水断绝,至有历年(真),
寒伤经络,血结胞门(文)。凝坚在上,呕吐唾涎(元),
久成肺痈,形体损分(文)。在中盘结,绕脐寒疝(元),
或两胁疼痛,与藏相连(元);或结热中,痛在关元(元),
脉数无疮,肌若鱼鳞(真),时着男子,非止女身(真)。
在下未多,经候不匀(真),冷阴掣痛,少腹恶寒(元);
或引腰脊,气街下根(文),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元),
奄忽眩冒,状如厥癫(真);或有忧惨,悲伤多嗔(真),
此皆带下,非有鬼神(真),久则赢瘦,脉虚多寒(元)。
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元),审脉阴阳,虚实紧弦(真),
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元),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元),
子当辨记,勿谓不然(元)。
脾约与胃反之辨
马晓峰‘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摘要:从“趺阳脉浮而涩”脉象出发,结合《金匮要略》原文,对脾约、胃反的相关证治进行
分析。认为两方证既有相同之处,又当详辨病因、病性及方治的异同,临证方能恰当运用。
关键词:脾约;胃反;病因;病性;方治
众所周知,《金匮要略》常以脉象阐述病因、病位、病机等,以示人鉴别病证。如“趺阳脉浮而
涩”这一脉象,在《金匮要略》中先后出现两次,一是见于《五脏风寒积聚病篇》第15条:“趺阳
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二是在
《呕吐哕下利病篇》第5条: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
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日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从上述原文看,同为“趺阳脉浮而涩”这
一脉象,然则为何一主脾约,一主胃反?临证当须明辨,治疗方能准确无误。趺阳脉,即足阳明胃
l:mxf200679@163.com。
·作者简介:马晓峰,女,教授;Emai
185
全国第二十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论文集
经的冲阳穴所在之处,临床专主脾胃病证,以诊候胃气之强弱,对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
意义。本文试简析如下。
1病因之辨
1.1脾约为“浮则胃气强”
从《金匮要略》原文看,脾约、胃反的命名均是依据脉象来论述病位、病机及症状,进而得名
的。同为“趺阳脉浮而涩”,两者互参,对“浮”和“涩”的解释却有不同;因而在涉及到脾胃病
证时,其在病因、病性及方治方面同中有异,自当明辨。
脾约,主要是以病位和病机命名。“其脾为约”,顾名思义其病位在“脾”,病机为“约”,
即是脾受约束。然脾受谁约?约束了什么?约的程度如何?是正虚还是邪盛为主?均应思考明辨。
对脾约的病机,后世之论多以“胃强脾弱”、“脾阴不足”、“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等来解释。
“浮则胃气强”一句,当是“其脾为约”的重要前提。成无己言:“跌阳者,脾胃之脉,脉浮为阳,
知胃气强;涩为阴,知脾为约。约者,俭的之的,又约束之的。《内经》日:饮入于胃,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脾主为胃行其津
液者也。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大便难……。”趺阳脉浮,为
胃中有热,因浮属阳脉,胃为阳土,胃气亢盛,故脉亦应之而浮:而涩属阴脉,脾为阴土,脾阴不
足,则脉应之而涩。故“脾约”虽命名在脾,其首要病因当责之于胃,胃热气盛,这是矛盾的主要
方面,而非脾之虚弱。故临床诊其脉,当以浮而有力为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1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水利计量》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高压试验应急预案流程.docx VIP
- 办公家具采购清单及技术参数表(包一)7.doc VIP
- 2025年粮油质量检验员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唐山银行校园招聘真题及答案.pdf VIP
- 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B)(word版,含答案).docx VIP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合集15篇).pdf VIP
- (新)粮油质量检验员考核试题(+答案).docx VIP
- 小虾 逐字稿 三年级下册语文 智慧中小学.pdf VIP
- 新22G06 砖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构造 .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