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古代农业的考古发现(续)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于德源
北京地区的秦代遗址、遗物发现甚少,大概是由于秦朝年代久远而且国祚短促的缘故。但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秦始皇修驰道,从咸阳东至碣石;复修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达
辽东,虽然加强了中原和北边的联系,防御了匈奴的骚扰,但耗用民力,也给人民带来巨大痛
苦,民谣云:‘‘生男慎勿举,生女哺作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州’,另一方面,自秦汉以后,都
城均在关中、关东地区,蓟城(今北京)由方国中心“天下名都”的地位降为边郡,再加以北部民
族的骚扰,户口流失严重。自两汉以下,魏晋北朝隋唐之世,原古燕国中心地区幽州(治蓟,今北
京)的人口,就从没有恢复到两汉时期的水平,这也影响农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普遍
进步和与中原先进文化联系的加强,战国以后,特别是两汉时期,北京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也
是肯定的。
两汉时期,北京地区的农业经济仍保持在不断发展的水平上,基本与中原地区无太大差
别。至今北京郊区仍保存许多汉代古城遗址,如房山县广阳城村之汉广阳县城遗址、窦店汉代
古城遗址(疑为汉良乡县城)、长沟汉代土城遗址(疑为汉涿郡西乡县城)姑’、周口店蔡庄古城遗
址伯’、芦村古城遗址“’、昌平县旧县(汉军都县)遗址、芹城和平谷县北城子(汉博陆城)遗址,等
等幅’。这些汉代古城址的年代,有些始自西周,下限可至辽金。最近的几座城址之间,相距不过
三十里,由城址分布之密,也可以想见当时经济的繁荣。除此之外,在北京南郊大回城村、西郊
温泉乡、海淀萧家河、北郊清河镇朱房乡,也都发现重要汉代遗址。清河镇朱房乡汉代古城遗
址,经考察属西汉早期,城中发现冶炼遗址,采集到铁器40余件,包括耧足、锄、镘、铲等农具,
均为铸件¨’。其中铲呈凹形,经过柔化处理,为可锻性铸铁盯’。西汉时期,铁足耧具在中原地区
也尚属新式播种工具。清河镇朱房乡汉代古城遗址中铁耧足的发现,说明西汉时期今北京地区
农业生产技术仍是比较先进的。五十年代初期,在清河镇还曾发现过汉代铁犁铧2件,铧身尖
端稍反曲,两面都有菱形突起,竖长8厘米,横宽11厘米,形制较小,似为破土所用。李文信先
生认为不是畜耕用具而系人耕之犁铧。可见当时因缺少足够的畜力,也还存在人耕伯’。另外,
1956年和1965年,在北京复兴门外蔡公庄至和平门一带发现大量东周至汉代的古瓦井,也可
以说明战国至汉代时期北京地区的农业生产面貌。1956年在北京宣武门豁口东西两侧到和平
门,发现15l座古瓦井,36座属战国时期,115座属汉代伯’。1965年在陶然亭、姚家井、广安门
大街北线阁、白云观、宣武门内南顺城街、和平门外海王村等处,共发现古瓦井65座。分布最为
密集的是在宣武门至和平门一线,计有50余座n∞。据战国两汉时期瓦井和墓葬分布的位置推
测,战国两汉时蓟城的位置应在今北京宣武门至和平门一线以南一带。这些古瓦井分布如此之
广,不可能全部是城市居民生活所用,必有相当数量属灌溉农田的水井。
·1 38·
1974年在北京西南郊丰台区大葆台发现一座大型西汉木椁墓,根据葬制可判断墓主当为
西汉广阳王(燕王)无疑。随葬物中有一铸“渔”字铁斧,高16、宽7.2厘米。《汉书·地理志》载
渔阳郡(治今北京怀柔县梨园庄)有铁官。这件铁斧当必为渔阳郡铁官作坊所铸。同墓出土的
铁笄、扒钉、环首等物,可以肯定系采用生铁固态脱炭成钢技术制成u,这比燕下都44号墓随
葬铁器的由块炼法“。’取得海绵铁,再加以锻冶、淬火的制钢技术更为先进。在随葬物中还有
黍、稷、豆类等农产品和栗、枣等物,也都是当地所产n”。
东汉是豪族地主经济大为发展的时期,这在北京地区也同样有所反映。1976年在天津武
清县发现东汉中期雁门郡太守鲜于璜墓。据《武清县志》,今天津武清县在东汉为幽州渔阳郡之
泉州、雍奴二县地。据考,鲜于璜墓为渔阳郡土著,所葬之武清县兰城村即为雍奴县故城n¨。鲜
于氏为雍奴大族,鲜于璜墓出土的各种明器中,有通高46.4厘米的陶仓房、通高96厘米的陶
仓楼和通高29.2厘米的陶屋,另外还有陶碓盘、农夫俑、侍女俑等物,真实地显示出一幅地主
庄园的图景。随葬物中的一件多盏托盘式灯,通高96厘米,座身分为三层:上层为一个官吏盘
膝坐于长几后,左右有门卒、侍从、骑士侍立。中层多为佩带武器的骑士,作扬鞭奔驰状。下层
人物与上两层绝然不同,一为肩扛粮袋,一作脚踏春米状。这!螋象神情各异,“其内容也正是
对墓主生前威严显贵、安逸享受生活的真实塑造州¨’。东汉中期,今武清县所在的泉州、雍奴
县,与今北京平谷、通县、顺义、怀柔、密云县所在的平谷、潞、安乐、渔阳、犷平县,同属幽州渔阳
郡,在经济形态上应大致相同,故通过对鲜于璜墓中地主庄园塑象的了解,也可以大致认识到
东汉中期北京地区农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