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脉和动脉是脉诊学中常见的两种脉象,数脉似乎偏于对脉率的描述,而动脉则偏于脉律,在《温
病条辨》中吴瑭对“动数”的解释为“风火相煽之象”,风火相煽是一病证名,指热病过程中因高热而
致神昏惊厥的现象。由于热邪过盛,火热燔灼肝经,内动肝风所致。形容急性热病极期,因热极则生风,
风盛则火愈烈。风火二者互相作用,“风主动”且数脉主热象,所以吴瑭才以“风火”注“动数”,其意
在将此两种脉象的特点做一个综合,继而能充分体现为温病诊断提供线索,而不是简单的拼凑。
依吴瑭所注之言,刘观涛、刘屹松、石向前等在所译著的《活解温病条辨》中进一步阐释:“动数:
即是《内经》中所称的躁脉。躁脉是一种急数而躁动不安的脉象,通常是病邪深入,病情向坏的方面发
展的象征。”,这似乎是所见对“动数”最佳的解释了,众所周知,脉诊是中医诊断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其除了单脉之外还包括相兼脉,在切脉时对脉象的准确把握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绝不能笼统地将
脉象用脉率的多少来衡量,而应悉心体会其中的真谛才是上策。
阴阳毒训释
常亚利指导:林楠(福建中医学院2007级中医医史文献专业研究生福州350003)
阴阳毒病名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
痛,吐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生痛如被杖,咽喉痛,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其记载阴阳毒病极为精简,后世人不明其为
何病,虽有症状、治法,但在临床上很难掌握应用。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加上自己的理解,对阴阳毒进
行训释,希望能为临床有所帮助。
1阳毒为热极,阴毒为寒极说
宋代以前,多数医家认为阳毒即极热,阴毒即寒极,用雄黄、蜀椒是不合理的。故治疗上多弃仲景
升麻鳖甲汤而自立新方。倡导此说的有王叔和、巢元方、庞安常、朱肱等人。如庞安常日:“若阴毒盛而
阳气暴厥,必四肢冷,脐筑凄痛,身疼如被杖,面青或吐或利,脉细欲绝,名日阴毒也。阳毒盛而阴气
暴绝,必发躁,狂走妄言,面赤咽痛,身斑斑如锦文,或下利赤黄,脉洪实,或滑促,名日阳毒也。”朱
肱亦在《类证活人书》中日:“若阴气独盛,阳气暴绝,则为阴毒。若阳气独盛.阴气暴绝,则为阳毒”。
此说显然不合理,仲景阴毒之症状“咽喉痛”显然无法解释,况“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也无法解释。
2阴阳毒病症状的拓展
而在一些文献里却对阴阳毒的病证进行了拓展。《脉经》指出了阴阳毒病初的发热有“伤寒一、二
日便成阳毒,或服药吐下后变成阳毒”,“或伤寒初病一、二日便成阴毒,或服药六、七日以上至十日变
成阴毒”;并给阳毒补充了消化道、精神神经、出血等症状及脉象;“身重腰背痛,烦闷不安,狂言,或
走,或见鬼,或吐血,下利,其脉浮大数”,给阴毒补充了消化道和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危重症状
及脉象:“身重背强,腹中绞痛,咽喉不利,毒气攻心,心下坚强,短气不得息,呕逆,唇青面黑,四肢
厥冷, 其脉沉细紧数,身如被打”。《诸病源候论》中也有类似的论述。巢氏还看到阳毒、阴毒的内在联
系,在辨证上更有发挥。他写道“夫欲辨阴阳毒,始得病时可看手足指,冷者是阴,不冷者是阳”。“阴
阳毒无常也,或初得病便有毒, 或服汤药经五、六日以上十余日后不瘥,变成毒者,其候身重背强,咽
喉痛, 糜粥不下,毒气攻心,心腹烦痛,短气,四肢厥逆,呕吐,体如被打,发斑,此皆其候。” “阳
一126—
毒者,面目赤,或便脓血; 阴毒者,面目清而体冷。”“若病身重,腰脊痛,烦闷,面赤斑出,咽喉痛,
或下利狂走,此为阳毒:若身重,背强,短气,呕逆,唇青目黑, 四肢逆冷,为阴毒。”关于阴毒的危
重病症,《伤寒类证活人书》中有“冷汗烦渴,脉细欲绝”,“头疼,腰重,腰痛,眼睛疼,身体倦怠,四
肢逆冷,额上手背冷汗不止,或者烦渴,精神恍惚如有所失”的记载;《伤寒全生集》还有“或烦躁吐利,
甚则神思昏沉,手指甲青,唇青,舌卷囊缩,六脉沉细而疾,或六脉伏绝”的记载。这些文献无不说明
了阴毒与阳毒为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表现,并非寒热两种不同的病证,并且症状严重,传遍迅速,
属危重病症,不同于一般的外感疾病。况且张仲景将阴阳毒与百合、狐惑列于杂病而不将其归为伤寒之
列,说明阴阳毒不同于一般的伤寒病。
3阴阳毒病为疫疠病
此后的大多医家也认为阴阳毒为同一种病的不同阶段和表现,为感受时邪疫毒,具有传染性。王履
说:“仲景虽有阴毒之名,其叙不过面目青.身痛咽痛而已,并不言阴寒投盛之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