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良仁 发表于2013-09-01 09:14
罗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教授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艺术史系教授,国际知名
的东亚考古学家。
罗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教授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艺术史系教授,国际
知名的东亚考古学家。在近日举行的“世界考古·上海论坛”上,罗泰教授就“古代文明的比较
考古学”做了主题论坛演讲。罗泰在接受《上海书评》访谈时指出,不要只有西方的考古学
家到中国来,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的考古学家到中国以外走走做考古学研究,介绍中国做考
古学的方法、中国思考考古学问题的模式,这会是一个很重要的贡献。“尽管夏鼐先生主张
中国的考古学家只研究中国的考古,认为考古学就像奥运会一样,每个国家都做自己的。可
是要在学术方面做出大规模的改良的话,当然要把视野更加开阔,放到全世界的范围去。”
封面罗泰像:李媛 绘
能讲讲您在日本求学的经历吗?您跟林巳奈夫(Hayashi Minao)上了什么课呢?
罗泰:我在1984 年秋天在京都第一次见到了林巳奈夫先生。我当时还在大阪上日语课,
但从此就开始参加京都大学的研究生活。林先生是一个很严格的人,埋头做学问。他非常守
纪律,每天早上上班,中午和助手在办公室吃便当,晚上回家。他始终住在京大的教员宿舍,
据说条件极差,退休以后才搬到了他父亲给他遗留下来的房子,在东京附近。我曾经到那里
拜访过他几次,房子、环境都非常美。林先生的公职在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他主要的
工作就是做研究。他理解自己的工作任务是每年在人文科学研究所的所刊《东方学报》里至
少发一篇很长的文章。因为他是研究考古的,没有人比他研究的时代更早,所以林巳奈夫在
那边工作的时候,每一年《东方学报》上的第一篇总是他的,有的时候还会有第二篇。根据
这些文章他每几年要出一本大书,我在京都留学期间他刚好在编《殷周时代青铜器之研究》。
这本书总共四大册,从各方面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一部空前绝后的杰作。中国学者看过
的少,其实该书非常值得翻译成中文。
林先生教书的主要方式是开研究会。那不是一般的课程,参加者以学者为主,京都周边
的研究学者和教员都会来,研究生已完成了基本功的也可以争取许可来参加。这样的研究会
在学期中每两个星期在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的旧楼举办一次。我在京都的时候碰到了一
个好几年的研究会的尾声,是“ 中国诸文明的形成” 。后来又有了另一个主题的讨论会,是“殷
周时代の国々(殷周时代的国国)” 。每回有一个人做主题发言,讲自己最近的研究。气氛
非常死板,但是讨论的内容极为丰富,参加者的想法往往十分有创造性,我一辈子再也没有
在比较短的时间学到那么多东西。主体演讲结束了之后就进行讨论,有的时候非常激烈,有
任何错误林先生一定会严格地批评,轮到做主讲的人往往十分紧张。我也曾经讲了一次,讲
到青铜时代的山东半岛(那是当时我考虑写博士论文的候选题目之一)。我给大家谈了大概
三四个小时,非常疲劳。研究会完了就要去喝酒,要么在外面的酒店,要么林先生把好几箱
啤酒带到研究所来,大家就当场喝。林先生和许多日本学者一样,酒量大得惊人,偶尔会喝
醉,但第二天总会准时来上班。
林先生除了办研究会以外,在京都大学文学部也有讲课的任务,每年要讲一个学期,一
个星期一次。我在京都的两年,他的题目是玉器和“三礼图” 。但林先生不喜欢教本科生,他
就是给大家发一大批资料,常常缺课。我的印象是,林先生对中国考古特别热心,也特别喜
欢做研究,但并不愿意给大众做宣传,也没有把吸引年轻的学生当作他的任务。他的工作对
象是学术界,培养了一代非常优秀的学者。他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术泰斗。
其实,我在京都留学的时候,除了林巳奈夫的研究会以外,还有另外两个我经常参加的
研究会。首先要提到的是,樋口隆康(Higuchi Takayasu)教授每两个星期在泉屋博古馆(京
都的一家著名的私人博物馆)召开的研究会,题目叫做“金文研究会” ,其实涉及中国青铜器
的各个方面。泉屋博古馆有世界上最好的青铜器收藏之一,他们刚好在那个时候对收藏的编
钟进行测音,十分符合我对中国古音乐的兴趣。樋口先生当时已经从京都大学文学部退休,
成了泉屋博古馆的馆长。参加该研究会的也有十几个学生,其中好几个后来成了著名的学者,
包括浅原达郎(Asahara Tatsurō )、平田昌司(Hirata Shōji)、冈村秀典(Okamura Hidenori )、
宫本一夫(Miyamoto Kazuo)、吉本道雅(Yoshimoto Michimasa) 、松井嘉德(Matsui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