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籍序文--中医药文化研究的-阑珊处.pdfVIP

医籍序文--中医药文化研究的-阑珊处.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届济南·国际扁鹊文化及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 医籍序文——中医药文化研究的“阑珊处” 李绍林鲍燕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535) [摘要]与中医相关的~切,都属于中医文化。中医典籍序文内容丰富,文字优美,语言 流畅。仔细研读,妙趣横生,或能了解作者作书之由,或能考证一书之版本,或能探后世之评 价,或能挖掘一段鲜为人知的曲折故事。序文研究是中医文化研究的新视野,然目前尚缺乏 系统的总结与更深层次的探讨,使之处于“阑珊处”。全面挖掘解读序文,是一个重要的尚待 拓展的研究领域。 文化是一个极抽象而又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凡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 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几乎与人相关的一切,都属于文化。同样,与中医 相关的一切,都属于中医文化。中医文化,体现在临床诊治和文献典藉等各个方 面。诊治方面,那一望一切,一针一石,一根一草,一汤一剂,无不散发着中医简便 效验的本色。文献方面,那一简一帛,一书一画,一版一面,一序一跋,无不凝聚着 医者德艺双馨的智慧与情感。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中医药文化亦成为中 医药界研究的重点,但研究中医文化,切不可忽视中医典籍序文。 序文是作者对作品的引言,或是请别人撰写对作品的介绍或对本书内容的 评论。通过序文,通常可以获悉作者的写作主题、范围、宗旨和经过等。就医籍序 文而言。不仅能了解以上基本内容,还可以探究医家的社会地位、治学精神及医 学源流、学术所宗、个人门户倾向等。元代王构《修辞鉴衡》:“序者,绪而陈者也。” 陈绎曾《文说》:“序宜疏通圆美,而随所序之人变化。”又有清人王之绩认为“自古 迄今,文章用世,惟序为大,更无先于此者”,可见序文的重要地位。 1 叙作者之主旨 南宋王应麟《玉海·辞学指南》:“序者,序典籍所以作也。”清程应旄曰:“古人 238 铡Ⅶ…一㈣一…剃, 作书,大旨多从序中提出。”如张仲景《伤寒论·自序》,先是批判士人“曾不留神医 药,精究方术”,而是“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及致祸至,则 求诸巫祝,整个社会风气如此,“举世昏迷,莫能觉悟”。又说家族因伤寒死者甚 多,“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于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成《伤寒杂病 论》一书。希望后世医家能见病知源,思过半矣。仔细读来,不仅了解到仲景作书 的缘由,更能体会到他对医学现状的痛心疾首。程郊倩日:“余读《伤寒论》仲景之 自序,竟是一篇悲天悯人文字。”张利明…等通过此序的研读,认为张仲景是“一 位不能顺从和迎奉腐败政局的官员”,不能从政治上解救民众,只好留心医药,解 除民众的疾病之苦。又如曹颖甫的弟子姜佐景在自序中叹世人疾苦“世之医者曾 莫能识”,且“因中西医论战之亟,而中医学之真髓,竟莫能道之,不禁心怀悲愤, 作《经方实验录》”。 2考一书之版本 序文是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版本最明显的特征。通过不同版本序 文的对比,还能了解版本的流传及辨别版本的异同,也是区别版本最方便的手 段。如王勇[2]对通行《注解伤寒论》序文研究,发现汪济川刻本有郑佐《新刻伤寒 论序》、江瑾《刻伤寒论序》、严器之《注解伤寒论序》;1955年商务印刷馆在此基 础上补充了张仲景《伤寒卒病论集》、林亿等《伤寒论序》、宋刻《伤寒论》的敕文; 1963年人卫出版社与上同;1972年人卫再版删去郑序、江序及敕文;2004年则 全部收录。赵开美刻本仅有严序,近代影印本亦有增补调整。通过不同版本的序 文比较,可以较为快捷的区别版本。另外也有些书籍因流传过程序文缺失,致后 世版本多不清楚,如《涵芬楼烬余书录》:“《新刊袖珍方》四卷。明洪武刊本,十六 册。前后无序跋,亦无撰人名氏。首总目,以仁义礼智为序,次分目,又次文行忠信 为序。半叶十六行,行二十六字,高标准尺十二寸五分弱,广十九寸七分,行密字 小,镌刻未精,时见讹字。……至书名增‘大全’二字,必后来建阳书肆所为,此则 犹洪武原名初版耳。” 3看后世之评价 中国学问常讲究学有所宗,后起之辈常在序里提到自己的学术渊源。而从这 些序文里,亦能看出某医家对后世的影响。如笔者曾对孙思邈在后世书序的影响 情况做过初步统计,发现有60余篇书序提到孙思邈,涉及本草、方书、诊法、针 239 医籍序文——中医药文化研究的“阑珊处” 灸

文档评论(0)

hlfy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