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30例的体会.pdf
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
盆腔炎30例的体会
赵惠芬 指导老师:杨怡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符合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诊
论: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收到良好疗效。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加味血府逐瘀汤;中医药疗法
1002—1108.2011.04.71
Doi:10.3969/j.i8sIL
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1108(2011)04一封二一01
1临床资料 3治疗结果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为本院2009年9月一2010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痊愈:治疗
年9月门诊患者。其中已婚21例,未婚有性交史9例;年后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正常,停药1月内未复
龄19~48岁,平均33.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经发;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
产妇17例,未产妇13例。以下腹痛为主症,其中18例伴查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症状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
有腰痛、下腹坠胀,4例伴月经不调,8例伴分泌物异常。 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无减轻或有所加重,妇科检查
1.2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理化检查无改善或有加重。结果:痊愈12例。显效14
(《中医妇科学》),《妇产科学》)的有关内容制定湿热瘀阻 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
型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下腹胀痛或刺痛;腰骶胀痛;月 4讨论
经不调;经期腹痛加剧;带下色黄或量多质稠或有异味;小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周围结缔组织及盆
便短赤;大便干结或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腔腹膜所发生的慢性炎症,属于中医的“妇人腹痛”、“热入
L3病例排除标准(1)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2)无性
血室”、“带下病”、“瘾瘕”等范畴,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
生活史者;(3)合并有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 我国对已婚妇女妇科疾病普查报道显示盆腔炎发病率为2
症等疾病者;(4)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 ~12%。经久不愈、反复发作,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
原发性疾病;(5)近期曾采用同类药物治疗,如服用过相关 慢性盆腔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在
或相拮抗作用的药物,致药物疗效难以判断者;(6)由于主 诸多病因中,湿浊瘀阻是慢性盆腔炎发病的重要因素。贵
观或客观原因,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 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降雨量较多,境内各地阴天
影响疗效判断者。 日数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保持在70%以上;加之妇
2治疗方法 女经行产后、血室正开,余邪未尽,正气未复,湿热之邪最
治则:理气活血、清热利湿;方药:加味血府逐瘀汤(桃 易内倾,阻滞气血,导致湿热瘀血内结冲任、胞宫,缠绵日
久,发为本病。加味血府逐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
仁159,红花129,当归99,生地99,赤芍99,川芎99,红藤
109,败酱草lOg,苦参109,土茯苓99,桔梗99,枳壳99,柴血,防纯化瘀而伤正;四逆散疏理肝气,桔梗引药上行,尤
胡99,牛膝99);将药放入陶器或不锈钢器具,冷水浸泡超与枳壳相配,一升一降,寓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湿化之义;
过药面30分钟,武火煮沸,文火煎30分钟,煎两次共牛膝引血下行达活血祛瘀止痛之效;红藤味苦、长于清热
400cc,将两次药液混合均匀,分早晚各服200cc。患者于每解毒、活血止痛;败酱草辛散苦泄,既可清热解毒、消痈排
个月经周期第三天开始服药,连续服药十天,1个月经周期 脓又可祛瘀止痛;苦参、土茯苓清热燥湿力强。诸药相合,
为一个疗程。 构成理气活血、清热利湿之剂。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