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的重金属富集作用和累积规律研究.pdfVIP

金针菇的重金属富集作用和累积规律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针菇的重金属富集作用与累积规律研究。 吴庆其1~,吴学谦1~,魏海龙1~,付立忠1~,李海波2,柴振林2,孙敏华2 (1.丽水市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益圣菌物发展有限公司,丽水323000;2.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 森林资源生物与化学利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3) 摘要:为探明铅、镉、砷、汞四种重金属元素在金针菇中的富集作用与累积规律,通过分析金针菇在非污染条件 下和污染条件下的四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累积情况,以及通过重金属模拟污染吸附试验建立重金属投加量 (x)与金针菇子实体重金属含量(y)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基于建立的累积函数利用其反函数求出金针菇的重金 属最大可能富集量和培养料中重金属的控制限量。结果表明,金针菇在非污染条件下对铅、镉、砷、汞的富集明 显高于污染条件下的富集,且无论是在非污染条件下还是污染条件下对四种重金属的富集均以汞和镉最为突出: 金针菇对铅、镉、砷、汞的吸收量与四种重金属元素在培养料中的投加量呈S型的曲线关系,随着培养料中投加 的重金属量不断增加,金针菇对重金属的累积速率都经历着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过程。栽培基质铅、镉、砷、 o-506 汞投加量(x)与金针菇子实体铅、镉、砷、汞含量(y)之间的罗杰斯特曲线方程分别为:y2i夏两磊蕊、 0.309 0.23 O.77 5 。y2再1瓦2蟊56万e.-O+1.× 。78爿 7y y= 1+5.54xe卸。3找、 1+18.37xe-047x,只有培养料中铅、镉、砷、汞的浓度 合G8 7096.2003食用菌卫生标准规定的重金属限值。 关键词:金针菇;质量安全;食用菌;重金属;富集作用;累积规律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具有较高的营养及商品价值,其子实体含有多种氨基酸,并且多糖 含量也很高,是一种益智兼抗癌作用的保健品。目前,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在我国蓬勃发展。“十五” 期间,浙江省金针菇产业也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金针菇产量超过双孢蘑菇成为浙江省第二大菇种, 上升到19.3%,成为发展最快、效益最稳定的主导品种。 近年来由于现代工业“三废”的大量出现和农业上农药、化肥的频繁使用,引起栽培环境污染和 培养料中As、Hg、Pb、Cd等有害物质残留。国外报道野生食用菌对污染环境中长残留重金属元素富 菇产品质量安全影响还未见报道。本试验拟通过金针菇重金属模拟污染吸咐试验建立重金属投加量(X) 与金针菇子实体重金属含量(Y)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基于建立的累积函数,利用其反函数和现有的金 针菇产品标准中的重金属限量,求出金针菇的重金属最大可能富集量和栽培基质中重金属的控制限量, 以便有关部门标准化金针菇生产技术规范的制定和金针菇原辅材料重金属限量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l材料和方法 1.1金针菇菌株及培养料 供试金针菇菌株江山白菇,由丽水市食用菌研究中心保藏。培养料培养料配方由棉子壳、木屑、麸 皮、稻谷粉、粗玉米粉、大豆粉、石膏、白糖、石灰、过磷酸钙组成,生产用水符合《.GB5749.2005)) 的规定。 1.3试剂 铅、镉、砷、汞标准溶液(浓度为1000mg/L),均购买自中国标样部。 1.4方法 金针菇栽培试验在丽水市食用菌研究中心试验场进行,装入长36cm、宽18cm、厚0.045cm的聚丙 烯塑料袋,料高13.14cm,压紧压平,每袋装料300 g,料水比例为l:1.2.1.5,常规栽培管理。 1.5重金属实验设计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重大攻关项目2004C12009、重点项目2004F12013和2004F12002 作者简介:吴庆其(1968一),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育种与标准化栽培研究 206 栽培基质中重金属的添加量见表l,以不添加重金属的基质作对照。试验共设6个水平,每个水平 30个菌棒。 表l不同重金属的添加量及实测(mg/kg干料重) 1.6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