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国际法课件 教学课件 作者 周洪钧 第六章 空 间 法.ppt

国际法课件 教学课件 作者 周洪钧 第六章 空 间 法.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空 间 法 第一节 空间法概述 第二节 国际航空法 第三节 外层空间法 第一节 空间法概述 一、空间法的概念 (一)人类生存和活动的空间可分为两大部分: 1. 包括地球的陆地和各种水域在内的地球空间。 2. 除地球空间以外的空中空间。 (二)广义的国际空间法是规定空中空间各区域的法律地位,调整国际法主体(主要是国家)在空间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并由具有国际法效力的各种原则和规则组成的法律规范体系。 二、空间法的内容及其发展 (一)空间法的内容构成 (二)国际航空法的发展 1. 国际航空法是从18世纪末期伴随着人类航空活动的出现逐渐萌芽和发展起来的新的国际法制度。 2. 1919年10月5日签订《关于航空管理的巴黎公约》。 3. 1929年在波兰华沙签订的《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 4. 1944年《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国际航班过境协定》和《国际航空运输协定》等重要法律文件。 5.《东京公约》、《海牙公约》和《蒙特利尔公约》。 (三)外层空间法的发展 1.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空间活动进入了外层空间。 2. 1961年12月20日,联大通过了一项重要决议(即 1721号决议),提出外空活动三原则: (1)开发利用外空应为改善人类福利服务。 (2)国际法包括《联合国宪章》应适用于外空及外空天体。 (3)外空及其天体不得占有。 3. 1963年12月12日联大又通过了《各国探索和利用外空活动的法律原则宣言》。 4. 外空委员会对外空法的编纂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中国与空间法 (一)我国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航空运输,并于1920年开辟第一条民用航空线。 (二)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三)21世纪后,中国“神舟”系列载人宇宙飞船的发射成功及以探月为目标的“嫦娥工程”启动。 (四)为保障国家利益,维护航空航天活动正常的国际法律秩序,中国参与了诸多的国际合作。 第二节 国际航空法 一、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 (一)领土上空空域的法律地位 经过理论上的较量和国家实践的选择,在全面考虑了空气空间的性质和国家对领土上空空域利益的情况下,国家主权论得到国际法的承认和国际实践的普遍接受。从法律地位来看,国家领土上空空域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受地面国主权支配。 (二)领空以外空域的法律地位 1. 领空外空域主要包括领海以外的海洋上空、南极上空和无主土地上空。 2. 目前在国际法中还没有专门的条约来规定领空外空域的法律地位。有两种主要的不同主张: (1)“无区别的自由原则”。 (2)“地位一致原则”。 结论:地位一致原则在确定领空外空域法律地位方面有着积极和广泛的影响。 (三)领空的法律界限 1. 关于领空的垂直范围即领空高度问题,1919年《巴黎公约》只承认每一国家对其领土上空空域具有完全和排他的主权,并未对其垂直范围或高度作出规定。1944年《芝加哥公约》也未规定上述问题。 2. 在联合国通过的决议和新制定的有关国际公约中产生了一个新的法律概念,即外层空间,并规定任何国家不得对外层空间主张主权。 二、国际航空的法律规则 (一)关于航空器的国籍 1. 凡从事国际飞行的航空器都应具备国籍标志。 2. 关于航空器取得国籍的方式,公约采用了登记原则。 (二)关于航空器的分类 1. 国家航空器和民用航空器。 2. 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一缔约国的任何国家航空器未经特别协定或其他方式的许可不得飞越另一缔约国领空或在其领土降落。 (三)关于国内载运权 缔约各国承诺拒绝其他缔约国的航空器为取酬或出租而在其领土内装载前往其领土内另一地点的乘客、邮件和货物。 (四)关于航空器遇险援助和调查的规则 1. 缔约各国对在其领土内遇险的外国民用航空器,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采取援助措施。 2. 对失踪的航空器进行搜寻时,各缔约国应进行合作。 3. 依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建立的程序着手调查失事情况,并将调查报告及判断结论送航空器登记国。 (五)关于国际空中航行的权利和自由 1. 非航班飞行。 (1)非航班飞行的航空器可享有三项权利。 ①飞入或飞经他国领土而不降停的权利。 ②在它国领土作非运输业务性降停的权利。 ③在不影响它国国内载运权并遵守有关国家规章制度条件下,在它国领土内享有装卸客货邮的权利。 (2)表明非航班飞行的航空器在行使过境权时,一般无须事先取得地面国的同意。 2. 航班飞行。 (1)国际航班飞行,非经一缔约国特准或给予其他许可并遵守此项特准或许可的条件,不得在该国领土上空飞行或飞入该国领土。 (2)《国际航班过境协定》规定:每一缔约国应给予其他缔约国的国际航班下列空中自由: ①不降停飞越其领土的权利(飞越领空的自由即第一项自由)。 ②作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