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 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2辑
一位值得深入研究的早期京剧艺人——梅巧玲
张一帆
说梅巧玲是一位值得深入研究的早期京剧艺人,并不只因为他曾经是沈容圃
画过剧装真容的20多位京昆名伶之一(后来被人从中辑出了“同、光十三绝”,
梅巧玲也被列为其中之一),也不只因为他是梅兰芳的祖父,而是因为他所处的
时代,他在京剧艺术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他所做出的艺术贡献,都与人们对他的
了解程度不甚相称。从叙述的历史顺序来说,介绍梅兰芳时,强调“梅兰芳是梅
巧玲的孙子,比介绍梅巧玲时就说“他是梅兰芳的祖父更有意义。
一、生年之谜
比起许多生卒年一栏列为“不详’’的京剧名伶来,梅巧玲的生卒年似乎很清
楚,不少权威的史著都明确地标为(1842--1882),而事实上,排比众多并不鲜
见的史料,就不难发现,在不同的史料中,梅巧玲的生年是不那么确切和一致的。
周明泰先生在《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中这样记载梅巧玲的生平:
公历一八四二年道光二十二年壬寅
青衣梅巧玲生
八月二十一日丑时生,正名芳,谱名恺,字筱波,号慧仙,一字雪芬,小名
阿昭,别号蕉园居士,原籍江苏苏州府吴县,寄籍扬州府泰州,生于苏州,父名
鸿浩,字月坡,曾为宦,故后家道中落,巧玲十岁随母曹氏由泰州入京,从福盛
班主杨三喜号双莲习旦兼昆乱,隶四喜部,后从师兄醇和堂罗巧福为徒,出师后
自营景和堂于李铁拐斜街,后掌四喜部,授徒甚众……
这个说法的出处可能来自于邗江小游仙客的《菊部群英》(同治十二年,即1873
年刊行)141这当中的对“景和主人梅巧玲’’的记述是:
正名芳,号慧仙,又号雪芬。苏州人,原籍泰州。壬寅八月二十一日生。掌
四喜部,唱旦,兼昆乱。工隶书,精鉴金石。出醇和。本师福盛杨三喜。传载《明
僮合录》,名生陈金爵之婿。住李铁拐斜街。
虽然说刊行于同治五年(1866年)的《明僮合录》比《菊部群英》问世的时间
要早,但是其中有关梅巧玲的记述并没有提到他的生年,所以基本可以认为,《菊
部群英》中的记述,是目前可以见到的明确记载有梅巧玲生年最早的材料了,不
141见《清代燕都梨园史料》,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2月版
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 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l-2辑
过还不能因此确信这就是铁定的事实。
梅巧玲的生年之所以会存在疑问,恐怕还是跟他的身世有关。
梅巧玲的夫人,是清代嘉、道年间的名昆生陈金爵之女,也就是梅兰芳的祖
母,生前曾经对梅巧玲的身世有过这样的讲述:
……‘你曾祖(指梅巧玲之父)在泰州城里,开了一个小铺子,仿佛是卖木
头雕的各种人物和佛像的。他有三个儿子,你祖父是老大,八岁就给江家作义子。
江老头子住在苏州……’
‘你祖父(指梅巧玲)的运气真坏。他十一岁就从这贩子手上辗转卖给福盛班
做徒弟。班主杨三喜是出名的要虐待徒弟的。……’
‘你祖父跟我定亲,是在咸丰十年。因为家里只有他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所以
我还没有过门,就先派了一个老妈子来伺候他。……’
‘我嫁过来,他就渐渐地红起来了。最后他掌管了四喜班。川42
唤起梅兰芳祖母这段回忆的起因,是幼时的梅兰芳对家中每逢年节除了梅家先祖
外,还要供奉江姓的牌位表示不解,梅家曾有这样的家规,加上陈太夫人的讲述,
梅巧玲曾经过继给江家的事实是可以认定的了,不过,梅巧玲最早见于记载的名
字更多是作“巧龄,而且,他还确实曾经叫过一段时间的“江巧龄。刊行于咸
丰五年(1855年)的《法婴秘笈》143有“江巧龄的名字,并标明“字蕙仙,苏
州人,年十四岁’’,从此人的字、年龄和籍贯,以及他所属的堂号正是罗巧福的
醇和堂这几个因素来判断,这个“江巧龄’’正是曾经过继给江家的梅巧玲。而“巧
龄”这个名字更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在咸丰三年芝兰室主人所辑的都门新竹枝
词里:
“巧龄雅致久相传,活脱杨妃在眼前。一笑拈花尤妩媚,春风红紫逊暄妍。’’
144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梅巧玲在咸丰初年就来到京城,他所擅演的是昆曲和
皮黄的旦角,并且很早就得到了京城文士们的关注和赞许。而生于道光乙未
(1835)的罗巧福m,既是梅巧玲的同门师兄,又是后来教他学习皮黄戏的老师,
年长于他几岁也是很正常的。
142见《梅兰芳全集·舞台生活四十年》第13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版,以下出处版本相同,
不再一一注明。
143同注l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