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一侧或双侧腰神经根所引起的
一系症状和体征,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我们自2004年3月开始采用牵引配合针刺按摩治疗218例,取得
了较好疗效,现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属中央型92例,外侧型106例,远外侧型20例。
1,2病历选择标准(1)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管理局制定‘中医病证诊断标准》的诊断要点。
①腰骶痛,下肢呈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性疼痛;②坐骨神经分布区域感觉异常:③腰椎棘旁有深压痛,并
向患侧下肢放射:④直腿抬搞试验阳性,腹压增加时疼痛加剧,卧床休息后减轻;⑤经cT或MRI证实。(2)纳
入标准;确诊为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并能遵照医嘱坚持治疗。(3)排除标准:腰椎结核及肿瘤;骶髂关节结
核:马尾肿瘤;急性化脓性脊柱炎;椎弓崩裂:重度腰椎骨质疏松.
2治疗方法
2.1牵引采用长春市兴达医疗器械厂制造的DYY一3A微电脑多功能腰椎治疗机牵引,每天1次,每次30
分钟,牵引力为36—40kg。
2.2按摩牵引后稍事休息即进行按摩治疗。(1)患者俯卧、按揉、肘压腰骶5-10分钟;(2)弹拨、点按患
侧臀部压敏点、条索状反应物5—10分钟;(3)用侧搬法整复腰椎。
2.3针刺按下肢痫分布区域选穴。疼痛位于足少阳胆经循行径路者选环跳与患侧夹脊穴针刺,使触电样
感觉传至足部。疼痛位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径路者,选秩边、委中与患侧夹脊穴针刺使触电样感觉传至足部。
每次针刺后留针15分钟。
3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痊瘸: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
试验70。以上,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冶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3.2治疗结果经1-3个疗程的治疗,痊瘸179例,占82.1%;好转34例,占15.6%;无效5例,占2.蹦。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症状产生的机理,目前主要有3种学说,即:机械受压学说、化学神经根炎学说和
自身免疫学说n】,为牵引配合针刺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理论依据。牵引使椎间隙的距离增加。减
轻了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使疼痛得到缓解。同时,在牵引力的作用下.椎阃盘内压随着牵引力
的增加而降低(即负压增大),这种负压的吸引有利于突出髑核的还纳脚:按摩可纠正小关节的功能紊乱.缓
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炎性水肿的吸收:针刺能降低外周单胺类递质,并促使中枢释放止痛物
质。有利于镇痛。同时,针刺病变椎体水平的夹脊穴,可促使病变神经根周围化学免疫炎性反应物的代谢,消
除炎症,恢复神经生理功能门1。实践证明,牵引配合针刺按摩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靠,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
1 胡有谷.腰椎问盘突出症(第2版)【M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0—125
2粱粤.皮敏.戴文君.腰椎问盘突出症疗效与影像学区域定位的棺关性【J】.中国针灸,2006.26(1):21
3陈欲光等.牵引下腰椎闻盘突出的椎同距及闻盘内压测量的研究【J】.中华理疗杂志,1994(17):86
经络辨证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总结
朵雄,任培荣
(民乐县中医院734500)
摘要 目的:深入细致探讨病位、病因,寻找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客现量化比较影响本病预后的重
要因素.方法:参考文献,通过对326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治疗前是否有身体过劳、用脑it./t、睡眠不
158
足,体质虚弱、外感风寒病史,以及是否是肝阳上亢、肝胆湿热证来确定病住、病因进行经络辨证针刺取穴,并
龄、病程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3268例中痊愈达iq2180例,占66.7%,合计总有效率达到98jl:7天以内和
半年以上病程的痊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统计治疗10天内痊愈例数,病程7天以内者共有
论:正确认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位争病因是确保针刺效果的关键,病程越长疗效越差,年龄越大疗效也
越差.
关键词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位、病因探讨;针刺治疗总结;因素分析;预后
“口眼歪斜”,也称“口僻”.是针灸科常见病,但因全国各地对本病的病位、病因认识不同,辨证、取穴及治疗
方法各异.取得的疗效和观察结果确有很大差异,本科从1990年1月至2005年底治疗观察病例3268例,用
经络辨证分型针刺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对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中医古典文献对口眼歪斜病位、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