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精品导学案(详解版):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第2课《伶官传序》.docVIP

高二语文精品导学案(详解版):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第2课《伶官传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精品导学案(详解版):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第2课《伶官传序》.doc

第2课 伶 官 传 序 唐宋之间曾经有数个小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交替出现,如同昙花一现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它们本如流星一般在夜空划过,再也不见踪迹,但事隔多年后,人们还要旧事重提,将那段尘封的往事昭然于天下,试图从中寻出历史兴替的原因……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水(今江西吉水)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后唐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朝廷军队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庄宗率兵抵御,被乱箭射死。一百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伶官 líng 乱者四应 yìnɡ 锦囊 náng 困于所溺 nì 仇雠 chóu 2.解多义 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动词,告诉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动词,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动词,报告、禀告 独 岂独伶人也哉 副词,只有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形容词,独特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副词,难道 3.辨活用 (1)一夫夜呼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函梁君臣之首 函: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木匣装着 (3)忧劳可以兴国 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兴盛 4.分古今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推其根本。 今义:最初的,开始的;宽广平坦的地方。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的原因。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古义:绳索。 今义:组织或由不多的人员组织成的单位。 5.明句式 (1)梁,吾仇也 判断句 (2)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 (3)盛以锦囊 介宾短语后置句 (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省略句 6.积名句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译文:唉!兴盛和衰败的原因,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点评:此处是用反问句的形式来抒发感叹。全文围绕“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句来谈,因此这句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译文:祸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有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点评:结尾一句,以问句结束,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提醒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深长,这就使事理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具有普遍性。 “岂独伶人也哉”是省略句,应为“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作者连用“也”“哉”,用“也”表示极其肯定,用“哉”表示可叹可惜之意,又表示反问,以发人深思,这句话起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 对《伶官传序》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评价? 提示:作者的观点是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的。首先,作者把一个王朝的盛衰兴亡归之于某个国君,这是一种唯心史观。如果根据作者的观点加以推论,似乎统治阶级只要能“谦”而不“满”,“忧劳”而不“逸豫”,封建王朝就会长治久安。实际情况当然不是如此。其次,作者对当时的统治阶级加以劝诫,其目的无非是巩固封建统治。 但是作者的观点也有其历史进步性的一面。虽然一个王朝的盛衰安危不能完全归结于统治者个人的“忧劳”还是“逸豫”,但统治者是骄奢淫逸还是励精图治,这对当时的社会是有重大影响的。欧阳修早在北宋前期就把这一点作为严重问题提出,这说明他有一定的政治眼光。另外,“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在今天我们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抑扬顿挫,文字精当 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一文的序。《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这篇序并未直接写这些事情,而是写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 这篇史论观点明确,论题突出,说理有力,条理分明。前文叙事,后文议论。通篇围绕“盛衰”二字下笔。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连用两个感叹句表明作者对“盛衰之理”的重视,对“岂非人事”的强调。用一个“原”字推究原因,点出庄宗得失之事,引出文章的主要论据,确定全文论证的内容。“虽曰……岂非……”是反诘语气的转折复句,意在强调后者。 在论述过程中,文章紧扣庄宗“得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中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