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摘要
西南岩溶区土壤养分保持能力和土壤退化研究
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袁红
指导教师袁道先院士
摘 要
岩溶生态系统是一种脆弱的生态系统,具有环境因子的利弊兼容性、生境的多样性和严酷
性、水分亏缺的异质性和派生性、环境的脆弱性和改造的艰难性。因此岩溶区土壤退化和土
壤的养分保持能力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工作。
本文系统分析了岩溶区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土壤的指纹电荷特征,及其所表征的土壤养分
保持能力和土壤退化程度;选择三个岩溶区域进行对比,探讨岩溶区土壤在自然生态恢复、
人为生态重建、人类无规划利用等方式下的养分保持能力,得出人为生态重建能有效恢复岩
溶区土壤的养分保持能力;同时通过对人为生态重建区一年前后的土壤进行分析,提出运用
土壤指纹电荷方法对某一研究区域的土壤养分保持能力进行研究,制作图谱,后期研究则只
需取少量土壤测定pH值后查询前期土壤指纹电荷图谱即可得出某时段内土壤养分保持能力的
变化趋势;最后对南平镇石庆村西南坡退耕樟树林坡地不同坡位处土壤的营养元素进行分析,
进一步验证了岩溶区坡地土壤流失的双重性,即不仅存在地表流失,而且还有地下漏失。
土壤pH值是土壤重要的基本性质之一,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活动以及植物生长发
育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一定区域,根据土壤pH值的变异可以评估土壤的养分保持能力。
土壤指纹电荷特征是通过土壤pH值获得的一系列特征值,由于任何区域、类型土壤所含可变
电荷特征都不一样,如同人类指纹般具有唯一的特征性,因而被称为指纹电荷。它能表征岩
溶区土壤退化中的养分保持能力,且与非岩溶区土壤对比,土壤指纹电荷特征对岩溶区土壤
的养分保持能力和土壤退化能力有更明显的指示作用:
通过对缙云山非岩溶区与南平岩溶区旱地、撂荒地的土壤指纹电荷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得出无论是旱地还是撂荒草地,非岩溶区土壤实际pH值所对应的指纹电荷都处于中等水平,
这说明在非岩溶区,早地由于一定量的施肥使土壤养分保持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撂荒草地由
于少有人类活动干扰,土壤养分保持能力也处于中等水平。但岩溶区撂荒草地土壤B层实测
pH值所对应的指纹电荷处于低值,表明岩溶区土壤退化后恢复较慢,指纹电荷特征更能表征
岩溶区土壤的养分保持能力。
岩溶区土壤剖面中,碱性界面处与远离基岩处土壤pH值变异较大,因此,岩溶区土壤样
品的采集不同于非岩溶区土壤样品的常规采集,应具有岩溶的特殊性:
本研究在岩溶区这一特定地域,通过对碱性界面处与远离基岩处土壤pH值进行变异分析,
发现在同一土壤剖面中,土壤pH值变异系数竟然2%,由此可见岩溶区碱性基岩对界面附近
土壤pH值的影响较大。尤其在碱性基岩面上20cm范围内,土壤pH值变化最大,如在退耕樟树
西南大学博十学位论文
林土壤地质剖面中,碱性基岩面上20cm范围内土壤pH值比20cm范围外土壤高出O.14个pH值单
位,比土壤表层土壤高出0.24个pH值单位。在马尾松土壤地质剖面中,基岩表面20cm范围内
1%。金银花种植
土壤pH值与土壤表层pH值的差值更大,达No.5个pH值单位,变异系数为5.1
pH值为7.05,差值为0.1个pH值单位。因此,在对岩溶区域范围内土壤的环境质量、肥力质量、
健康质量进行整体性、综合性分析和评价时,其土壤样品的采集应避免碱性基岩界面对土壤
理化等一系列性质的影响。而在对岩溶区小范围内土壤的异质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时,要注意
基岩、岩石裂隙对土壤发生、发育的影响。
在研究方法上,根据岩溶区土壤pH值特征,对土壤指纹电荷的测定进行了参数修正,将
pH值梯度范围修正为(8.0、7.2、6.4、5.6、4.8、4.0),使之更适合岩溶区土壤特征:
土壤pH值与土壤发生密切相关,岩溶区发育于碱性母岩上的土壤,由于Ca2+的大量存在
常使土壤呈碱性反应,一般石灰土的pH值为中性到微碱性,如安徽省石灰岩风化物发育土壤
值在7.00~8.06之间,重庆金佛山岩溶石灰ipH值在4.25~6.95之间。因此,在对研究区岩溶土
壤样品进行分析时,对pH值的上限做了扩展,pH值设定区域为4.0~8.0,具体的梯度值分别为
(8.O、7.2、6.4、5.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