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与海:韩国古代文化地域想象的生态图谱.docVIP

山水与海:韩国古代文化地域想象的生态图谱.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水与海:韩国古代文化地域想象的生态图谱   [摘 要]朝鲜半岛虽为多山而临海的半岛,但山水与海并未融合为韩国古代文人关于其文化地域想象的生态共同体。山水与海二者之间充满了“选择”的生态意趣。韩国古代文人向往山水,以山水为整个社会道德原则的立法参照,却没有对海的文化深意抱有太多的感念与同情。   [关键词]韩国古代文化;地域想象;生态图谱;山水;海   [中图分类号]G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4)05-0065-07   [作者简介]王 耘(1973―),男,江苏仪征人,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现为韩国外国语大学中国学部客座教授,主要从事复杂性哲学、生态美学研究。(江苏苏州 215021)   [基金项目]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Hankuk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research fund of 2014.   Abstract: The Korean Peninsula is hilly and coastal, but the landscape and the sea did not integrate as an ecological community in ancient Korean literatis cultural geographical imagination. Between the landscape and the sea were full of ecological interest of “selection”. Ancient Korean literati aspired to landscape, and made the latter legislative reference for moral principles of whole society, but they were lack of deep gratitude and sympathy for profound cultural meanings of the sea.   Key words: ancient Korean culture; geographical imagination; ecology atlas; landscape; sea   一   朝鲜半岛最突出的地理特征,即这是一座多山而临海的半岛。山,连同流淌在山涧中的溪流以及湖泊河水所构成的山水画卷,与浩淼无垠、可远观扶桑的海洋并未实现自然妥帖的“融合”,而是充满了“选择”的生态意趣。   韩国古代文人习惯于选择山水来比附道德,寄托兴味。如垲公《二乐楼记》:“仁智之德根于心,而山水之乐著于外,非体仁智之深者,奚足与议于此。若夫山有薇兮可采,水有鱼兮可钓,幽花发而?露,孤松秀而冒雪,云之奇峰,月之明辉,天地万物,无一不在吾乐中矣。”①在韩国古民那里,山水有着丰厚的意蕴,不只因为山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居所,更因为山水是他们寄寓心性的载体。这样一种山水观对于山水的道德评价更高,实质上,山水已被等同于人之德性。山水甚至超越了逃遁、隐逸、闲适、任运的文化选择,而成为整个社会道德原则立法的参照。   人们时常把山当作“田”,“石田”。权东辅《山中即事叠前韵》中有:“无恙石田三四亩,余生知不负青山。”①显然,山是可以“耕作”,并有所“收获”的。山与田是可以“一体化”的。权东辅《孙士述寄律十首以官事未酬勤意追后复之》中有诗句:“只恨囊空无一物,卜居犹未买山田。”②此处之“山田”,非譬喻,乃实指。确切地说,“田”在这里成为核心范畴,它被用来“组织”世界。权东辅除了在这10首“复律”,及其后又追加的《再用前韵奉酬具汝膺诗案》中提及“山田”,又有:“笔耕须辟草莱田”、“背山吾有仲长田”、“入梦依依郭外田”、“太守?愚昧?田”、“火急归耕二顷田”、“尚持刀笔未埽田”、“终日纷纷虞芮田”、“圣功终始念康田”、“可堪尸素食圭田”、“肯将身世付?田”、“应见攀麟龙在田”、“未应元白老山田”、“共输肝胆照丹田”、“不妨朝饮木兰田”、“十载风高栗里田”、“老大空惭咏甫田”、“也有浔阳种秫田”、“如何守拙卧园田”、“正好巾车曰尔田”③等19种,实可谓“田”之“狂欢”的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田”被泛化列举的同时,也升华了它对精神世界的表达能力。而山水田园之田园,也更为自然地注入了文人艺术生命的“血液”。   在李?的心目中,故乡的山石是倔强的,是难以规训的。其《与洪应吉》一函中提及:“吾东土石性例多粗顽,不受镌刻。”④这固然可能只是当时李?遇“事”未予应承不得不有之谦辞,今天已不得而知,但它起码提供了一条信息,即李?以东土之石为一种坚硬的存在。无独有偶,朴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