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苜蓿种子收获工艺与配套机具研究剖析.pdfVIP

我国苜蓿种子收获工艺与配套机具研究剖析.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 我国苜蓿种子收获工艺及配套机具研究剖析 刘贵林 杨世昆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 呼和浩特市010010) 摘要随着草产业的迅速发展,苜蓿种子迫切需要机械化收获,作者总结了我国三十多年对苜蓿种 子收获工艺及配套机具的研究,展示了目前苜蓿种子收获工艺及配套机具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国外苜蓿种 子的收获情况和国内现有成果水平,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苜蓿种子收获联合收获机 1前言 苜蓿号称“牧草之王”,绝大部分发达国家都种植,它是我国重要的栽培牧草。种植苜蓿是我国农业“三 元”种植结构中的重要一环。 我国苜蓿种子生产主要集中在甘肃、陕西关中、宁夏南部、内蒙古、新疆、河北、山东等地。甘肃省是苜蓿 的种植面积及种子产量。据农业部1989年对北方13个省、市、自治区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当年生产紫花苜蓿种 子约10860t.近年来又有大幅度增长。 比约l:24(/.1、麦约1:1.43)。苜蓿属于总状花序.种子集中在全株各处,种子成熟期不一致,农作物联合收获机 不能直接用于收获苜蓿种子。 在我国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之初,国家对苜蓿种子收获工艺及配套机具曾立 1982年吉林工业大学与新疆联合收获机厂共同承担了原农机部下达的用4LQ一2.5型联合收获机改装牧草籽 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承担了“十五”国家攻关课题“牧草种子收获与产后处理关键技术及配套机具研究” 工作者对我国苜蓿种子收获工艺及配套机具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不少问题,获取了很多重要试验数 据.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因此,认真地剖析我国三十多年来对苜蓿种子收获工艺及配套机具研究成果, 对我国苜蓿种子收获顺利全面实现机械化是必要的。 2国外苜蓿种子收获方法 苜蓿种子无限花序,种子成熟期不一致,,即使到了收获季节,不仅叶子、茎干是绿的,而且有的还在开 花,如果直接收获.叶子、茎杆会产生浆液不仅给脱粒清选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会玷污种子和机具。因此目 前国外普遍采用分段收获法或喷药直接收获法。两种方法工艺流程如下: 待收获的苜蓿一l割晒机一晾晒后的苜蓿一捡拾联合收获机I一苜蓿种子 待收获的苜蓿一落叶剂喷洒机一落叶干燥后的苜蓿一联合收获机|一苜蓿种子 分段收获法是首先要用割晒机将苜蓿割倒铺条,然后在田间晾晒3—7天左右,当水分下降到一定时。然 后用带捡拾器的联合收获机捡拾脱粒。喷药直接收获法在苜蓿种子收获前3—7天左右,在苜蓿种子田喷洒落 叶剂(如敌草快、草铵磷).待苜蓿植株在田间水分下降到一定时,用联合收获机直接收获。这弼种方法在国 外都普遍采用。不过必须一提的是:这里使用的联合收获机是农作物谷物联合收获机改装的,需要改装的部 120 莒蓿基础研究 件包括割台、凹板、清选筛、滚筒转速及风机风量,有的联合收获机为了提高种子净度,在联合收获机上又加 了二次清选部件。 3我国在七十年代的研究情况 种子收获较早的研究。课题组从收获角度对我国主要牧草种子生长特性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为了 摸清联合收获机收获谷物和牧草种子的差异,课题组首先在山丹军马二场用未改装东风ZKB一5型谷物联合 收获机收获扁杆早熟禾,试验结果损失率83.28%,对试验情况通过分析总结,课题组对KT一3.0谷物联合收获 机风扇、筛片、凹板进行了改装并进行了田间收获试验,试验结果损失率50.2%。 课题组在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认为:主要损失是清选损失,造成损失的原因是牧草种子小而轻,谷草比 大.在清选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牧草种子与茎杆难以分离而造成损失。为此课题组确定研制CT_2.0型草籽收获 机.该机总体布置为牵引式,脱粒装置为半喂入弓齿滚筒脱粒,配套动力为铁牛一55。1978年完成了图纸设 计.1977年和1978年上级共拨科研补助费三万元,由于后续经费得不到解决,此项科研工作无奈被终结。 虽然此项科研工作没有进行下去,通过两年的工作课题组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他们从收获角度对我 国主要牧草种子生长特性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完成了我国13种主要种植牧草的高度幅谱及穗谱图 绘制,通过试验找出了机械化收获草籽损失的原因,这些宝贵的数据和可靠的试验结论对以后科研工作起 到指导作用。 4我国在八十年代的研究情况 试验,对这两种机具的改装采用了基本相同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