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肠癌的中医诊疗现状_临床医学论文.doc
大肠癌的中医诊疗现状_临床医学论文
大肠癌的中医诊疗现状_临床医学论文
【关键词】 大肠癌;中医药疗法;综述
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发达国家的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中医古典医籍中无“大肠癌”的确切称谓,但相关论述散在于多种病证范畴内。依据大肠癌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表现,属“肠风”、“脏毒”、“便血”、“肠澼”、“肠积”、“锁肛痔”、“积聚”、“下痢”等病证范畴[1]。
1 病因病机
古代医家认为,大肠癌病因主要有饮食因素、起居不节、感受外邪、先天因素、情志因素等方面,现代医家参合前人认识和临床经验,发展了大肠癌的病因病机理论,主要包括气滞、血瘀、热毒、湿聚、正虚等5个方面。湿热、火毒、瘀滞属病之标,脾虚、肾亏等正气不足乃病之根本,二者互为因果,由虚而致积,因积而益虚,逐渐形成恶性循环。
1.1 病因
1.1.1 正气虚弱
古代医家认为,先天不足,脏腑亏虚,是大肠癌发生的根本原因。《灵枢·百病始生》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
1.1.2 饮食失调
常见于饮食不节或不洁、恣食生冷、饮食过饱、肥甘厚味等,多种原因伤及脾胃,脾胃运化失司,日久痰湿内生,毒邪蕴结,大肠络脉受阻,结而成积。
1.1.3 感受外邪
外邪也是导致大肠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如
《素问·风论》曰:“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认为感受风邪是肠风的主要致病原因。
1.1.4 起居不节
如《灵枢·百病始生》曰:“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脉络伤……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
1.1.5 情志因素
忧思抑郁等是导致大肠癌类疾病的重要原因。如张子和《儒门事亲》曰:“积之始成也,或因暴怒喜悲思恐之气。”说明七情不适,人体气血郁滞不通,可导致积聚的发生和发展。
1.2 病机
1.2.1 内虚学说
郁氏等[1-2]认为,由于素体不足或后天失养或长期患慢性肠道疾病,久治不愈,脾胃损伤,运化失司,正气虚弱,火毒、湿邪、瘀血、气滞等邪气相互交结,留而不化,日久成为肠癌。此为大肠癌病因病机的根本。
1.2.2 热毒学说
郁氏[1]认为,患者经常暴饮暴食,醇酒厚味,或误食不洁之品,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湿热内生。热毒蕴结于脏腑,火热注于肛门,浸润流注肠道,毒结日久不化,逐渐蕴结成肿块。
1.2.3 湿聚学说
孙氏[3]认为,大肠癌的发病是饮食不节,醉饮无时,恣食肥腻,或久坐湿地,或寒温失节,湿邪侵入,或情志失调,脾胃不和,湿邪留滞肠道,湿毒凝聚,反复发作,形成肿瘤。强调本病以正虚为本,湿热蕴毒为标。
1.2.4 气滞血瘀学说
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气滞则血瘀。因此,由于寒热温凉失调,情志抑郁,以及痰饮、湿浊、瘀血、宿食等,均可影响气的正常运行,引起气滞,日久不解,气滞血瘀,长期蕴结不散,蓄结日久,聚结成肿块。
多数医家认为,上述病因病机在临床上常是几种因素相互交叉出现,互为因果,相互联系。刘氏[2]认为,湿邪蕴结体内,日久郁而化热,湿热下注,浸淫肠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湿热凝结而成肿瘤。根本病机是机体阴阳失调,脾虚、肾亏、正气不足为本,湿热、火毒、瘀滞为标。二者互为因果,由虚而致积,因积而益虚,久则积渐大而体更虚。
2 辨证分型
现代医家根据大肠癌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大肠癌进行了尝试性的辨证分型。郁氏[1]集多年临床经验将大肠癌辨证分为:①脾虚湿热型,治宜健脾理气、清热利湿;②湿热瘀毒型,治宜清热解毒、理气化滞、祛瘀攻积;③脾肾寒湿型,治宜温肾健脾、祛寒胜湿。孙氏[3]将大肠癌分为湿热蕴毒、脾虚湿热、脾肾双亏、肝肾阴虚、气血双亏5型,分别用白头翁汤合槐花地榆汤加减、参苓白术散加味、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知柏地黄丸加味、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效果明显。大肠癌科研协作会议(杭州·1992年)根据大肠癌的临床表现,综合各医家的经验,分为湿热内蕴、瘀毒结阻、脾肾阳虚、气血两虚、肝肾阴虚5种类型。刘氏等[2]回顾分析了1994-2004年间国内医学期刊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研究文献,其中有37篇文献纳入辨证研究,根据报道的文献数量和病例数量,证型以脾虚证最多见,其余包括肾虚证、气血两虚证、湿证、瘀毒证。由此看来,大肠癌患者与脾虚关系尤为密切,并与肾虚及湿、瘀、毒等有关。
虽然各医家学术观点不尽相同,但基本的治疗原则是扶正和祛邪。临床上要明辨虚实,实者以湿以热为主,虚者要分清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多排螺旋CT对乳腺癌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多排螺旋CT泌尿系成像在输尿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多排螺旋CT肝移植受体三期增强扫描的技术质量评价探讨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在胸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DCTA)诊断内脏动脉瘤的临床价值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多探测器计算机断层仪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多普勒心肌组织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运动的评价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多普勒肝脏灌注指数对肝硬化早期癌变的诊断价值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多核白细胞弹性蛋白酶对人角膜基质细胞MMP1、MMP3表达的影响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多梗死性痴呆CD54和CD106的表达及相关研究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肠癌的综合治疗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肠癌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病理学进展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肠癌组织RhoE、p5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肠癌组织中HSP70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肠癌组织中VEGF-C、VEGFR-3、LMVD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肠癌组织中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的表达及其意义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肠癌转移淋巴结构建人源性抗大肠癌噬菌体Fab抗体库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肠腺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及其抑制剂1、2的表达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PAR1表达与炎症反应的关系_临床医学论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