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二次锂离子电池锡基纳米复合电极材料地研究.pdfVIP

绿色二次锂离子电池锡基纳米复合电极材料地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A功能/智能复合材料 9l 绿色二次锂离子电池锡基纳米复合电极材料的研究① 1齐智2吴锋 (’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 2国家高技术绿色材科发展中心,北京,100081) 摘要本文以金属醇盐水解法制备出纳米级的Sn02,在水解过程中加入 导电石墨.经过干燥和焙烧制得纳米二氧化锡/碳复合电极材料,用x射线衍 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其进4-i-表征。用此种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 极材料,组装成原理电池后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电极材料的平均 粒径在20nnl左右,具有较高的储锂容量,可逆比容量达到426mA·h/g。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复合电极二氧化锡 近年来,人们对城市空气质量及地球石油资源危机等问题日趋重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的呼声日益高涨,促使人们高度重视电动车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据推测到2050年,全世 界的汽车总量将达到30亿台,随之而来的便是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等问题。据国内外 权威检测部门报告,城市空气中45%7左右的污染物来自于燃油车辆。因此,率先在交通系统 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加速对新能源和无污染电动车的开发,已在全世界各国相继提出。电动 汽车,作为无公害的绿色汽车,将成为21世纪重要的运输工具,开发高性能的电动汽车已 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科技攻关的重点。 锂离子电池以其特有的性能优势已在便携式电器中得到普遍应用,前几年开发的大容量 锂离子电池已经在电动汽车上开始试用,预计将成为2l世纪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源之一, 并将在人造卫星航空航天和储能方面得到应用。 目前,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是电池材料研究中的热点之一。现有的国内外锂离 子二次电池中已实现商品化的负极此材料均为碳材料:天然石墨、CN热解碳、AN热解碳和 325 mA.h/g,显然它们的可逆容量不高,不到金属锂的十分之一¨l。在电池首次充放电过 程中不可避免地都要在碳负极与电解液池界面上反应形成覆盖在碳电极上的钝化薄层 (SEI),造成不可逆能量损失,有时甚至会引起碳电极内部的结构变化和接触不良。高温下 也可能因为保护层的分解而导致电池失效或引起安全问题12J。锡氧化物因其低插锂电压高比 容量而备受研究者青睐,曾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中碳负极材料最有希望的替代物【3l。然而研 究表明锡基氧化物材料第一周不可逆能量损失都在50%以上,且在锂嵌入、脱出过程中,材 料本身体积的变化引起电极的“粉化”和“团聚”,从而造成对比容量、循环性等电化学性 ①基金硬且: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晨计螂资助(2002CB2LIS00),国塞自然科学基金毙髓。 NCCM一13复合材料_成本,环境与产业化 能有十分显著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 本文制备一种C—Sn02复合电极材料,希望兼顾锡基材料的高比容量和碳材料的良好的 循环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材料进行表征,并对其电化学性 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1试验部分 1.1电极材料的制备 均匀,将适量的导电石墨在磁力搅拌下加入到上述溶液中直至混合均匀,在60~70℃温度下 烘干后,于330.390。c马弗炉中焙烧1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研磨得活性物质粉末。 1.2粉体性能的测试 线衍射仪(日本理学公司出品)对复合电极材料的物质结构进行测定,测定条件:铜x射线 管(波长1.54050A),电压40.0kV,电流30.0mA,步长0.0200度。 ’ 1.3电化学性能测试 将活性物质与聚偏氟乙烯(PVDF)按质量比8:2的比例混合,添加适量的溶剂合成膏 状。涂于铜箔之上使其成膜,红外灯烘干后在油压机上施以8MPa的压强压成电极,100E真 h得到试验用的负极极片。 空干燥箱中烘烤12 电池的装配在干燥氩气手套箱中进行,采用三电极体系,对电极与参比电极均为锂箔,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