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和农村经济变迁--对龙脊平安寨的研究.pdfVIP

旅游和农村经济变迁--对龙脊平安寨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旅游与农村经济变迁 ——对龙脊平安寨的研究 李富强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兼壮学研究中心 [摘要]平安寨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和消费单位的传统小农经济,是一种生存经济。自近 代以来至1949年,农田人口压力巨大的平安寨经济走上了内卷化(involution)的道路。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政权不仅把触角伸入农村,而且围绕农村经济扩展权力,通过土地 改革、粮食定产定购定销、集体化等一系列的运动,重组农村经济。但在此过程中,农民被 更加牢固地束缚在有限的土地上,专门从事农业,平安寨经济的内卷化依然继续着。困扰于 集体主义内卷化(collectivistinvolution)的平安寨经济长期以来发展迟缓或停滞不前。在20 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随着通往平安寨的公路如愿以偿的开通,平安寨被纳入了旅游大 市场。围绕旅游业的发展,大量资本注入古老的村寨,造成了其经济结构的重大改变。在旅 游业的带动下,平安寨的非农经济发展了起来,传统的农业经济逐渐退居次要地位。平安寨 走出了低报酬的、停滞的小规模农业经济的泥潭,实现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型。 [关键词]旅游;农村;经济;变迁 357人,占总人数56.2%3。平安寨的人均耕地数量,按土改时的计算,人均约有2.7屯(约3.5 屯为1亩,合o.77亩)。而据《一九三四年广西农村经济概况调查报告》,广西当时每户占 有耕地10亩,比全国户均耕地18亩少得多。广西各县中,平均每人占有耕地1亩或1亩以 下的18县,1~2亩的38县, 2~3亩的26县,3亩以上12县4。平安寨的人均耕地面积对全国和广西来说,都是极 低的。明末清初的杨履园曾估计:“百亩之土可养二、三十人”。贵州学政洪亮吉在乾隆五十 八年(1793年)曾说:“一人之身岁得四亩,便可得生计矣。”而现代学者罗尔纲经过对解 放前中国南、北方生产力水平的综合估算,认为中国每人需3亩土地方可维持生活;美国学 者贝克(o.E.Baker)也认为,中国农民维持生活所需最少土地是,北方每人4亩,南方每人 3亩余5。可见,平安寨的人均土地数量远不足以维持一个农民的基本生活。处此地少人多 的压力之下,人民生活长期徘徊于生存线上,倘有不测风云,便身陷危机。流传于龙脊地区 的《落难歌》是当地入对饥荒苦难的深刻记忆,反映了人们对生存危机的恐惧6。 造成平安寨人生存危机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无非是“天灾”和“人祸”。 前者指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如《落难歌》所述饥荒乃干旱菠然。由于“龙胜春多苦雨,夏多 亢旱,秋则冷热不常,冬多雨雪,甚至有冰”7,平安寨所在的龙脊地区属高寒山区,耕种 的梯田和畲地多是“望天田(地)”,其收获的丰歉始终受制于不可预测盼老天爷,一旦降雨 量不足,简陋的水利灌溉系统无法缓解干旱,就会使水稻等农作物减产,产生饥荒。后者指 人为因素。由于人口渐多,田地日少,辛勤耕种一年,收获仅够勉强糊口甚或难以糊口,一 旦官府和地主加重盘剥,大多数农户就会面临生存危机,因而,历史上每当官府加重盘剥, 当地民众便不得不铤而走险,起而抗争8。 由于长期生活在生存线的边缘,村民的家庭经济活动以生存为目的,“安全第一”的原 则体现在他们秩序的许多技术的、社会的和道德的安排中9。在技术性安排上,一是种植多 种作物,不仅在梯田种植多样的粮食作物,而且在畲地种植茶和辣椒等经济植物;二是开展 多种经营,除了经营农业外,还经营作为农业之“副业”的手工业,如打铁、砖瓦工、纺织、 木工、石工等。在社会的安排方面,存在着一些社会救济和保障的机制。如保有寨子公地, 平日供寨中族人放牧牛羊,割取茅草。欲出卖时,每房族各推出代表一人,共同处理一切, 卖得款项全部用作寨子活动开支。为保持各房族和寨子帮助鳏、寡、孤、独及其他面临生存 危机的人的能力,及救济义务与权力的平衡,寨中绝户的财产由房族、宗族平分,如无房族 宗族,归寨子所有,即实行所谓“有亲归亲,无亲归旁,无旁归外”原则:村民出卖田地等 财产,族内或寨内人家有优先购买权;等。在“地主.佃 户”的关系中,极少实行固定地租,以分成地租制为主,按比例交租10,依年度收成的 丰歉,交纳地租数量有所不同,体现地主对佃户生存安全的关注。此外,族内或寨内各户之 3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76页. 4薛暮桥、刘端生.一九三四年广西农村经济概况调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