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1900年间国人“夷夏之辨”观念的演变.pdfVIP

1840~1900年间国人“夷夏之辨”观念的演变.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840—1900年问国人 “夷夏之辨”观念的演变 贾小叶 中国传统的“夷夏之辨”包含着开放与封闭的双重内涵。 所谓的“开放”是指,以文化上的文野之分辨夷夏,强调夷 夏之间的互变,即“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流于夷狄则夷狄 之”;所谓的“封闭”是指,以族类、地域乃至政治关系辨夷 夏,强调夷夏之间的对立,即“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内诸 夏而外夷狄”。长期以来,学界似乎更多地强调了“夷夏之 辨”封闭的一面,而忽视了其开放的内涵,特别是在谈到晚 清的“夷夏之辨”时,尤其如此①。罗志田在其《中国民族主 义与近代中国思想》一书中,曾对清中叶以前“夷夏之辨” 的演变做过详尽的考察,但对晚清特别是1840—1900年间国 人“夷夏之辨”观念究竟如何演变,并未展开论述,仅指出, “对晚清‘收拾西方学理’以发展中国民族主义那一代人来 说,占上风的恰是夷夏之辨封闭的一面,盖其于西方观念有相 ①关于晚清夷夏观念的研究如郭双林《近代西方地理学东渐与传统夷夏观念 的变异》,《中州学刊)2001年第2期;杨思信《传统夷夏观念在晚清的蜕 变》,《中州学刊)1998年第4期;陶绪《晚清民族主义思潮》(人民出版 社,1995)等论著中,均强调的是夷夏观念封闭的一面。 1840~j900年间国人。夷夏之辨’观念的演变25 通之处也”。①当中国部分士人“收拾西方学理”发展中国民族 主义时,已是晚清中西互市60年后的事。那么,此前60年中的 “夷夏之辨”究竟如何演变:在这夷夏攻守异势、夏不敌夷的60 年中,士人是“往往强调其封闭的负面”呢,还是开放与封闭 两者“并存而互竞”?而在西方之夷非传统之夷的近代,“夷夏 之辨”开放的一面是否也曾使诸多中国士人面临着新的困境? 传统的夷夏之辨在近代民族主义的建构中究竟起到了何种作用? 这诸多问题似乎都值得深入探讨,也是考察夷夏观念演变史的应 有之义。 1840年,当西方列强挟坚船利炮鼓浪东来时,中国朝野只 能用固有的夷夏观念来分析这场战争。在天朝君臣看来,西来之 夷不但文化上不如中国,而且军事实力也不及中国。因此,在那 些初涉夷务者的言说中,无论理喻还是威服,中国战胜西夷都是 轻而易举的。林则徐在给英王的信中如是说: 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 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 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王其诘奸除慝,以保父尔有 邦,益昭恭顺之忱,共享太平之福。⑦ 此中所显示的是华夏对夷人的雍容与大度。遗憾的是,林则徐的 理喻并未奏效。英人不但无视天朝之“理”,而且为推行其罪恶 ①罗志田:《中国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台湾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98,第69页。 ②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卷七,中华书局,1964,第211页。 26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 的鸦片贸易悍然挑起鸦片战争。对如此无理之“逆夷”,华夏君 臣只能威服。正如署两江总督裕谦所言:“此等犬羊之辈,使之 知畏易,使之知感难,且非使之知畏,更难使之知感。”①从理 喻到威服,这是天朝君臣在处理夷夏关系时惯用的手段。与理喻 不同,威服所依靠的是军事上的优势。而在华夏君臣看来,中国 的确有制服夷人的优势。其中最大者莫过于夷人腿脚不灵、不善 陆战与夷船吃水过深、易于搁浅之说。1839年,林则徐、邓廷 桢在会奏中,曾不无自信地说: 夫震于英吉利之名者,以其船坚炮利而称其强,以其奢 靡挥霍而艳其富。不知该荑兵船笨重吃水深至数丈,只能取 胜外洋,破浪乘风,是其长技。惟不与之在洋接仗,其技即 无所施。至口内则运掉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是 以货船进口,亦必以重赀倩土人导引,而兵船更不待言 矣……且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其腿足裹 缠,结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 强非不可制也。② 夷人腿脚不灵、夷船吃水过深,这是时人的共识。但共识并 不等于真知,它来自于成见与臆测,却经不起战争的考验。当英 军在东南沿海舍舟登陆,并多次在陆上大败清军时,夷人腿脚不 灵之说不攻自破。当东南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