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晋祠博物馆陈列中的应用构想.docVIP

多媒体技术在晋祠博物馆陈列中的应用构想.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媒体技术在晋祠博物馆陈列中的应用构想   摘 要:博物馆是集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功能于一体的场所。各家博物馆陈列展示手段不尽相同,晋祠博物馆因其特殊性陈列方式有所局限。但因其有独特的资源,充分发掘结合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独有的展览内容和陈展方式,将给晋祠博物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博物馆 多媒体技术 信息化 陈列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b)-0205-02   博物馆是以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为基础,集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功能于一体的场所。博物馆把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采用形象化方法,向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陶冶艺术审美情操。可以说,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人类知识的宝库,是世界文明的窗口,也是人类积累起来的文化金字塔。   现今在我国各种各样、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有几千座。这些博物馆各具特色,其陈列展示手段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博物馆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从最初的博物馆网站建设到现在的博物馆3D虚拟展示,多媒体技术始终贯穿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晋祠博物馆作为博物馆家族中的一份子,也在探索信息化发展方向。   1 晋祠的文化遗产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距离市中心25 km,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是集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园林景观为一体的著名遗址类文化遗产地。晋祠文化遗产价值独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晋国的宗祠;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石刻均为国宝;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孤例;同时,晋祠也是世界王氏、张氏的发祥地。晋词博物馆作为晋祠的主体管理单位,是一座集文物保护、学术研究、陈列展览、安全保卫、景区建设、重要接待及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类博物馆。   晋祠文化遗产丰富,建筑、彩塑、壁画、碑碣等均为国宝。   北宋以来的各类古建筑100余座。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的圣母殿堪称宋代建筑典范;同期兴建造型奇特的鱼沼飞梁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实物孤例;建于金大定八年的献殿稳如大殿,巧似凉亭,是我国唯一一座殿与亭结合的古建筑。此外,对越坊、水镜台、胜瀛楼等古建筑也各具特色。   北宋以来的各式彩塑190尊。彩塑侍女像突破了北朝以来宗教造像的藩篱,是中国雕塑史上宋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对于研究北宋宫廷六尚制和宋代宫廷生活、衣冠服饰以及研究宋代彩塑艺术都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元代乐伎像为目前已知的全国唯一一组完整的元代乐队塑像,是研究元代杂剧和古代乐器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此外,水母楼鱼美人像、老君洞金身三清像等古代塑像,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壁画12处,最有价值者当属关帝庙内壁画,是目前己知的唯一一套完整的古代三国志连环画壁画。   碑碣石刻400余通。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开创了我国行书上碑的先河,被誉为第一通行书碑,是晋祠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凿刻于武周时期的华严经石刻,共132块,内有19个武周造字,武则天亲笔为之题序,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   此外,晋祠金属文物也有突出代表。四尊宋代铁人挺拔威武,虽历经风霜,历千年而雄风不减;五对铁狮分别铸于宋、明,张牙舞爪,威风八面;五口大钟满布铭文,记载着历史岁月沧桑。这些文物代表了古代冶金技术的突出成就。   晋祠青山环绕,碧水川流。在这里,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完美融合,古树掩映,曲径通幽。馆区内有古树名木80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树26株。西周初年所植周柏(卧龙柏)、长龄柏经碳十四科学测定,均已有3000年树龄,隋唐所植的数株槐树,历经1500年风霜雪雨,至今仍枝繁叶茂,郁郁苍苍。   2 晋祠的陈列现状分析   2.1 晋祠的陈列内容及方式   晋祠博物馆由馆区和悬瓮山景区构成,总占地面积1696亩,其中,馆区178亩,悬瓮山景区占地1518亩。馆区建筑面积22762.4 m2,约占馆区面积的19%,古代建筑100余处,共计14165 m2,占建筑总面积的63%。目前,博物馆内绿化总面积达36548.4 m2,约占核心景区面积的30%。其中新增人工绿地7305 m2,约占整个绿化面积的20%。   由于晋祠博物馆主要是以古建园林为主的博物馆,有别于传统的历史类博物馆,其陈列展示的技术手段受到很多局限。类似于故宫博物院,所有的陈列展示必须依托每一个单体建筑才能实施。但是晋祠又具有其独特的元素,在晋祠的每一个单体建筑内,又有诸多附属文物,例如:彩塑、壁画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