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表阿霉素电致化学发光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分析化学进展·1999 E9 盐酸表阿霉素的电致化学发光研究 何晶刚刘祥萍余慧方禹之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上海200062) 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是对电板体系施加一定的电压进行电化学反应,反应产物之间或反应 产物与体系中某种组分进行化学发光,用光电倍增管等光学仪器测量发光光谱加强度,从而对 物质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它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优点,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目 前·已报道的电化学发光物质包括兰联吡啶钉类配合物‘“”、酰肼类药物[““、吡啶酯。盐酸表阿 霉素(PMB)是一种新的蒽环类的抗生素,细胞培养表明,它可以迅速遗人细胞,进人细胞核, 抑制核酸的合成和有丝分裂,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本文利用电致化学发光法对盐酸表阿霉素 进行研究,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盐酸表阿霉素有电致化学发光现象,而且发光强度与浓度有 良好的线性关系。另外,我们进一步研究了Fe”的加人对盐酸表阿霉素电致化学发光的影响。 实验方法 以KNO。溶液作为底液,配制一定浓度的盐酸表阿霉素溶液,采用=电极系 统,工作电极为4×5mm2铂片,对电极为铂比,参比电极为Ag/Aga电极。向工作电极施加O ~一2V的脉冲电压,记录电化学发光信号。 ● 》d{h{■童 }目,‘=§l_ I ■ t,I 图1 1.1×10‘m01.L 1PMB电致化学发光田 图2 PMB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同脉冲电压●鹰美聚 脉冲电压0.O~一2.Ov,脉冲宽度2s,脉j巾周期12scP“R一1.4×10 6mI.I。_。.辟冲宽度2s.脉冲周期 12s. 盐酸衰阿霉素的电化学发光现象图1为1.1×10一6m01.I。一1PMB的电化学发光图。由 图1可知,当在电极上加一定范围的负脉冲电压,PMB的电极表面会产生很明显的电化学发 光。而且在一定的脉冲宽度下,随着脉冲的结束电致化学发光过程也迅速完成,除第一次脉冲 电分析化学进展·1999 发光强度特别大,从第三次脉冲开始每次发光强度接近相等。说明PMB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 反应有很好的可逆性。PMB的电致化学发光强度与脉冲电压幅度关系所示,在一1.3V时已有 电化学发光现象产生,当电压达到一2.OV时,电化学发光接近最大值。 pH7.O的硼砂一KH2P0.缓冲液,pHll.O K:HPo.缓冲液作为底液,研究表明。在2m01.L_1KNO,溶液中PMB的发光强度最大。 工作血线和检铡限 以第二次发光开始后十次的发光强度平均值作PMB的IgJ~Igf关 0.993,PMB的检出限为2.2×10-8m01.L叫(N/S一3)。 Fe”对盐酸表阿霉素发光强度的彰响据文献报道Fe”可以与盐酸阿霉素形成稳定的 络合物“]。而PMB与盐酸阿霉素的区别只是糖苷基上羟基位置的不同。在实验体系中我们加 人1×10。m01.L“的Fe。(SO。)。溶液,发现它对盐酸表阿霉素的发光强度有很强的增强作 用,增强2~3倍。这可能是因为由于Fe”与PMB的羟基和醌基氧螯合配位,催化了盐酸表阿 霉素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具体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M 1.Mark BⅡd.Anal Richter、—dlenJ Chem,1998,70:310 2.Pau】McCDrd、AJJenJBard.JEle“r。B瑚】chem,1991,318:9l 3.安境如、林建国.分析化学,1992.20(6):666 4.姚晴、安镜如.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6.12(4):469 5.王宏飞、扬鞭、李青山.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18(5):671 C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