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再生酸净化研究
刘静童志平盛草樱欧阳峰
(西南交通大学化学教研室,成都610031)
关薯词;再生酸净化沉降一吸附
引言
焦化厂的粗苯精制多采用硫酸洗涤,每年产生的再生酸数量相当可观,再生酸中除含
有50%左右的硫酸外,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因此其净化和利用的难度较大.虽然国内外曾
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但至今未开发出理想的净化方法和利用途经。国内许多工厂将
再生酸用于硫铵生产,它不仅会造成饱和器起泡,并且会产生“粥化”现象.使硫铵变细、
颜色变黑等,而且其生产过程和产品均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对再生酸的净化是焦化行业
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目前,再生酸的净化方法主要有趿附法、萃取法、燃烧法、热聚合法、氧化法等。这
些方法,有的因为所用试热昂贵、工业生产经济性差{有的因为工艺操作复杂、设备投资
大、能耗高等因素,均未广泛推广。我们通过对攀钢煤化工公司的再生酸多次采样分析,
含有7种有机物,其中以吡啶及其同系物为主,毗睫相对含量高达31%。经详细研究,我们
提出了~种操作简便、工艺过程简单的新的再生酸净化方法一外掺沉降吸附法。利用该方法
净化再生酸不仅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必将产生较大的社
会效益。
1.净化方法研究
根据再生酸的物理性质和组成,我们选择了~种能与酸中有机物发生一系列包括加
成、聚合等反应的外掺荆T,当它加入后很快与酸中有机物反应生成沉淀,溶液的颜色呈棕
黑色一棕色一硅红色一淡黄色变化,用活性碳脱色后,即可得到达到工业标准要求的酸。
1.1净化方法比较
主要与萃取吸附法“1比较。当加入外掺沉降剂后,酸中大部分有机物与外掺剂作用或
生成气体逸出,或被沉淀下来,这肘溶液的颜色与经过萃取剂萃取后溶液的颜色相比,不
仅透明度高,而且色度也大大降低,结果列于Tablel。
将处理后的溶液经活性碳脱色,然后测定其CODer值,可以比较这两种净化方法净化后
再生酸的质量。结果列于Table2。
and
由TablelTable2知,外掺沉降吸附法优于萃取吸附法处理再生酸。
1.2外掺沉淀剂的类别选择
常用的的絮凝剂,如硫酸亚铁、聚丙烯酰胺等,它们在处理废水时的絮凝沉降作用十
分明显,但使用到再生酸中时,几乎观察不到能起什么作用,放置几天后也变化不大,仅
仅观察到透明度有所提高,色度有所下降,这可能由于它仅对再生酸中的一些悬浮物有一
-376~
Outward Razen T(%)
Methods Before After Before After Before After
reactlon
DimethylbeBlack- Black-
250000250000 0 0
brown brown
gxtrac
Black Black— Black—
-tion 250000250000 0 0
benzeneoil brown
Crude Black-
Broma 250000100000 0 162
heazol
Black—
Red 250000 0 37
Subsidence 50000 2
The amountof
using 1:5%(v/v)X=BODnm
CO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云烟净油制备研究.pdf
- 新型蛋白酶特征和对不同蛋白原料分解效率的研究.pdf
- 针刺放血法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海马齿状回SDF-1免疫阳性细胞和其BDNF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pdf
-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TCMCD的急性毒性与致突变性.pdf
- 应用遥感图像对南襄盆地断裂系统和盆地形成机制的研究.pdf
- 用SDS微乳液合成SnO-%2c2-微粉地研究.pdf
- 用圆二色光谱法探究混配配合物中配体间相互作用-铜(Ⅱ)-碘代酪氨酸-氨基酸体系.pdf
- 铀表面状态变角度XPS研究.pdf
- 新大等开发区块腐蚀预测探究.pdf
- 应用旋转气流快速干燥器(Spin+Flash++Dryer)进行造粒预干燥地研究.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