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面部色诊地研究进展.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朱文锋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医诊断师资班30周年纪念大会 中医面部色诊的研究进展 陈洁1,胡志希2 (1.宁夏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宁夏银川750001: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l0007) 【摘要】本文从面部色诊分区研究、常色现代研究、病理五色研究、病证相关研究四个方面对现代面部色诊的 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面部色诊;色诊分区;常色现代研究;病理五色;病证相关研究 面部色诊是通过观察人体面部皮肤的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根据中医理论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心 主血脉,其华在面,手足三阳经皆上行于头面,特别是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分部于面, 故面部的血脉丰盛,为脏腑气血之所荣;“气由脏发,色随气华”(《四诊抉微》),人体 的肤色随精气的充养而光彩于外,精气是脏腑的功能活动产生的,因此皮肤的光泽是脏 腑精气盛衰的表现;加之面部皮肤外露,其色泽变化易于观察。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面 部是色诊的主要部位。 面部色诊历史悠久,望面部色泽用以诊察脏腑精气的盛衰,判断疾病的病位、病性、 疾病的轻重、进退、转归与预后早在《内经》中就有详尽的论述。“凡诊病不知察色之 要,如舟子不识风汛,动罹复溺,鲁莽粗疏,医之过也”,是《医门法律·明望色之法》 对色诊在疾病诊断过程中重要意义的精辟概括。 面部色诊在116i床诊病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因而受到历代医家的普遍重视。但一直以 来,面部色诊的临床应用都是依靠医师的“眼睛观察,语言描述”,它的不确定性(缺 少严格的标准、重复性差)、模糊性(不能定量)严重阻碍了面部色诊的普及、推广和 现代化进程,使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裹足不前。因此,使其客观化、定量化就成为现代面 诊研究的焦点。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应用数码摄像技术、红外成像技术、色差计、分光光度 计以及光电容积技术对面部色诊进行了研究,在客观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 也存在许多问题。现代关于面部色诊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面部色诊分区研究 《内经》中将面部不同的部位划分为不同诊区,并与内在脏腑相对应,通过分候诊 区色泽的变化诊察相应脏腑与全身疾病,判断预后。其分法有二,一者“眉心上一阙上一 咽喉;眉心一阙中一肺;鼻根一阙下一心:鼻柱一下极之下一肝;鼻尖一肝下一脾;颊一挟大肠一 肾’’,源于《灵枢·五色》;二者“额部一心,鼻部一脾,左颊一肝,右颊一肺,颏部一肾”, 125 陈洁,等中医面部色诊的研究进展 源于《素问·刺热》;前者多用于内伤杂病,后者多用于外感热病,应用时以观察病人 面部整体色泽变化为主,分布色诊为辅。 现代学者运用红外热像仪对面部不同分区的面温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张栋n1等人 对正常人颜面部的温度分布规律进行了红外热象方法的观察。发现面部不同部位均温值 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的均值均较男性为高,但这种差异在两性之间无统计学 意义;正常人体颜面及面部各部位的双侧温度基本对称。吴敏乜1等人对700名学龄期健 康儿童面部和舌体各部位的平均温度及各部位间的温度差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正常学 龄期儿童的面部和舌部红外热像图谱具有明的规律性。并初步建立了正常学龄期儿童红 外热像特征谱的数据库。为中医儿科望诊定量化,诊断精细化奠定了基础。陈振湘口1等 人用了10年的时间,对正常人面部红外线辐射量的分布规律和诸脏腑面部反映区的关 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常人面部不同部位皮肤的红外辐射量是不同的,各脏腑反映 区温度存在一定差别,左右基本相等。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内经》中不同脏腑分区的划 分提供了佐证。王鸿谟H山1等人采用红外热像仪测定了健康青年面部整体和15个脏腑色 部中心点的正常温度值及上下限范围,对色诊学进行了定位定量研究;并对中医色部传 统的男左女右说及左肝右肺说提出怀疑,认为从面温方面尚难以证实。这说明现代色诊 的研究是对中医基础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2常色现代研究 袁肇凯∞1对251例健康成人面部常色进行了面血流容积观察。研究认为面部血流容积 变化是颜面常色形成及变异的生理基础之一;而且通过对B豫、HCT、ⅧA、VOs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