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扬子海区陆陆碰撞的岩石学证据与油气地质意义.pdfVIP

下扬子海区陆陆碰撞的岩石学证据与油气地质意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下扬子海区陆陆碰撞的岩石学证据和油气地质意义 许红1韩宗珠2孙晶1魏凯1,2孙和清1 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 岛,266071 2.中国海洋大学,青岛 3.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青岛 通过千里岩岛的最新地质调查,研究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的P-T-t轨迹,特别是超 高压矿物生长成分环带、扩散环带和蚀变作用特征以及年代学研究的变化,区分苏鲁造山带 超高压变质带为绿帘角闪岩相进变质、超高压变质峰期、柯石英榴辉岩相退变质、石英榴辉 岩相退变质、麻粒岩相退变质、绿帘角闪岩相退变质、角闪岩相退变质和绿片岩相退变质共 8个变质演化阶段;基于以往年代学研究,提出各阶段年代特征的限定。揭示苏鲁造山带实 质上属于深俯冲所返杂岩带,这种杂岩带呈一种面型俯冲所返杂岩带的特征。 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前坳陷带白垩系地层层序及沉积演化 郭峰1庄红红1 曾昌民2杨芝林2袁文芳2 1.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2.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 塔西南坳陷昆仑山前地区横跨叶城凹陷、齐姆根凸起及喀什凹陷。为阐明塔里木盆地昆 仑山前地区白垩系地层展布及沉积演化特征,以野外实测剖面为基础,取得了岩石组合特征、 分布规律和沉积作用等方面的详实数据。结合井下资料的分析,综合样品的分析测试认为, 昆仑山前地区白垩系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克孜勒苏群 (四段)、库克拜组 (上下两段)、乌依 塔克组、依格孜牙组及吐依洛克组,其中,克孜勒苏群以棕红色砂砾岩、砂泥岩为特征,库 克拜组下红段为棕红色砂泥岩、上绿段为灰绿色泥岩夹灰岩,乌依塔克组和吐依洛克组岩性 类似,均为红色的含膏砂泥岩,依格孜牙组以“红灰岩”为特征。地层自西向东有减薄趋势。 白垩系发生三次海侵-海退,每个组 (段)均发育有典型而又相对单一的沉积相类型,自下 而上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 (克孜勒苏群、库克拜组)-潮上蒸发砂泥坪 (乌依塔克组) -碳酸盐岩台地 (依格孜牙组)-潮上蒸发砂泥坪 (吐依洛克组)。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前;白垩系;地层;沉积演化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