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单孢菌FIM-203产生庆大霉素A地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 小单孢菌FM-203产生庆大霉素A的研究 郑卫魏天恩程振泰谢阳程元荣 (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福州350007) 摘要从福建武夷山森林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小单孢菌,编号为FIM.203,分类特征的初步研究表明 该菌株属于棘孢小单孢菌。生物活性检测提示FIM一203的发酵液具有抗G+、G一细菌活性,发酵液 经离子交换树脂提取获得的初提物含有三个组分,其中FW-203C为主要组分。理化性质和光谱学分 A)同质。 析研究证明FW-203C与庆大霉素A(gentamicin 关键词 棘孢小单孢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A 在筛选小单孢菌来源的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过程中,分离到一株来自福建武夷山森林土 壤的小单孢菌FfM.203。生物活性研究发现其发酵液中有抗细菌活性成分,薄板层析结果表明 为主要组分,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研究证明与庆大霉素A同质。本文报道FIM.203的菌种鉴别、 发酵、提取纯化及抗生素FW-203C的理化性质、光谱分析和抗菌活性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菌种 菌株F11VI.203分离自福建省武夷山森林土壤 1.2形态观察 进行透射电镜观察。 1.3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 观察。 碳源利用采用无碳的高氏1号琼脂为基础,分别加入1.6%不同碳源的培养基,35C培养,于不 同的时间观察生长情况。 1.4细胞壁化学组分的分析 参照王平‘1l的方法进行。 1.5发酵 种子培养: O.59:K2HP04·3H20:0.59:NaCh 7.5。 189 hr。 转式摇瓶机(240r/min)32。C培养72-~76 发酵: 发酵培养基:可溶性淀粉:40.09;葡萄糖:5.09;蛋白胨(503型):5.Og; 7.5~7.8。 pH 发酵培养基分装于三角瓶中,121℃灭菌O.5hr,将培养好的种子以5~10%的接种量接入发酵培 养基.置旋转式摇瓶机(240r/min)32。C培养110~120hr。 1.6活性产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组分测定 提取:发酵液用6N硫酸调pH至3,静置半小时后离心,弃除菌丝渣。离心清液用浓氨水调pH 活性,合并活性组分,60℃减压浓缩。 水洗脱,分段收集,硅胶薄板检测洗脱液的活性组分,合并含FW-203C组分的洗脱液,浓缩液用 6N硫酸调pH至5.5后,用甲醇沉淀,得FW-203C硫酸盐。 活性组分检测:用高效硅胶薄板层析法检测活性组分,以丙酮:甲醇(3:1)为展层剂,层析后的薄 板用枯草杆菌ATCC6633进行生物显影。 1.7抗菌活性测定 采用液体二倍稀释法,在96孔板上进行。细菌采用肉汤液体培养基,37。C培养过夜,分枝杆菌 采用甘油肉汤培养基,28℃培养;真菌采用沙氏培养基,28。C培养;细菌酵母培养24hr,分枝杆菌 和丝状真菌培养48hr后观察结果。 2结果和讨论 2.1菌种 形态特征:在各种条件下FIM一203均不产生气生菌丝体。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基内菌丝体发 育良好,菌丝体分枝,长时间培养后会产生断裂,单个孢子着生于基内菌丝体的主轴及分枝上,菌 壁大部分棘状凸起,少数孢子光滑(图2)。 图1菌丝形态(x1000) 图2孢子形态(x10000) 培养特征、生理特性及碳源利用: 菌株FIM203在各种培养基上均不产生气生菌丝体,在所采用的各种有机培养基上基丝生长差, 190 孢子层薄;在无机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其颜色为棕色一紫黑色系列,孢子层黑色,无可溶性色素; 在马铃薯块上不生长,在加碳酸钙的马铃薯块上生长良好。 菌株FIM203水解淀粉,硝酸盐还原阳性,牛奶凝固、胨化,明胶不液化,在ISP6L3产生 H2S,在ISe7上不产生黑色素,不水解纤维素。 一果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纤维二糖、L一鼠李糖、海藻糖、淀粉、醋酸钠;不利用D一阿拉伯 糖、核糖、山梨糖、D(+)一蜜二糖、棉子糖、菊糖;对D一松三糖、肌醇、甘油、山梨醇利用可疑。 细胞壁化学组分及全细胞糖: 细胞糖为D型,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